4

“這有什麽難辦的,變禍為福不就行了嗎?”清朝貴族善慶對醇親王說道。

“變禍為福?”

“你沒聽說嗎?漢人組織了龐大的軍隊,步步逼近咱們滿族人,要把咱們趕出山海關外。豈止趕出而已,是要斬盡殺絕!”

“不會的。”醇親王搖搖頭,說道。

“怎麽不會,雖說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已經覆滅,可你還記得他們喊過什麽口號嗎?‘滅妖’!他們稱我們為‘妖’,要消滅我們。”

“那些人已經不復存在了。”

“的確,他們覆滅了,可是,誰把他們消滅的?”

“湘軍,還有淮軍……”

“不錯,不是滿洲八旗!湘軍是曾國藩組織的,淮軍是李鴻章組織的,這兩支軍隊裏有滿族人嗎?”

“兩軍全是漢族軍隊。”

“現今在我們國家裏,一旦有事,能戰鬥的只有漢族軍隊了。如果他們掉轉槍口朝我們打來,那將是什麽局面呢?”

“不管怎麽說,他們是大清的軍隊,絕不會朝我們打槍!”醇親王激烈地搖著頭。

“如果我是漢族人,我就能幹出來。嗯?對方無力,我方有力,而現在卻受制於對方,非把這個統治關系倒轉一下不可……這倒不限於漢族,蒙古族、藏族處在同一狀況下,也準會這麽幹。”

“真的?”

“你還不相信……真讓人著急!我昨天聽說,廣東有三合會、天地會等造反組織,時隱時現,到處活動。你知道他們的旗上寫著什麽嗎?‘滅滿興漢’!”

“滅滿興漢……”

“他們要把我們一個不剩地殺掉!還不只是廣東!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只有這個皇帝寶座了。這個國家還是我們的國家嗎?在這個國家裏,我們是少數派,你不要忘記這個事實!”

善慶一邊說,一邊用細長的眼睛狠狠地盯住醇親王的眼睛。醇親王也是一副滿族面貌,眼睛細長。

“那你說如何是好?”

“只要是漢族,任誰也不要相信!”

“我認為中堂是盡忠報國之士。”

“你的想法太幼稚了。死去的曾國藩是消滅太平天國的英雄,可以說,是他救了這個國家。但是,他組織湘軍時,沒說過一句盡忠報國的話。”

“是嗎?”

“當然,當時的檄文你也是知道的。”

善慶的口吻仿佛在詰問醇親王。

三十多年前,曾國藩在湖南發出檄文,征討太平天國,說是“為恪守禮教”,並未號召為大清盡忠。

“禮教”,就當時來說,是漢族的生活方式,是賴以生存的支柱。號召維護它,最有誘惑力和說服力。

在清朝統治下,漢族不願意為保國而戰,非但不保,還想用自己的力量推翻清朝,建立一個漢族統治的國家。善慶斷言,漢族人心裏都這麽期待著。

“他們至今沒有起事,只是因為力量不足,一旦覺得有了足夠的力量,就會把槍口對準我們。太後要建造大園林,我們應當趁此機會轉禍為福。你看看北洋艦隊,那些堅艦巨炮都是漢人的東西,指揮它們的還不是漢族大臣李鴻章嗎?以後再也不要為虎添翼了。”

醇親王終於明白了對方想要說的話,那就是把軍費挪到園林建造上來。購入軍艦、槍炮、彈藥,等於給漢人增加力量。可是,目前清軍的主力是綠營兵(漢族軍隊),關系著王朝的安危。

醇親王不由得長嘆一聲。

“削減軍費,中堂能同意嗎?”

“這有辦法。”善慶說道。

李鴻章是清朝的頭號實權者,兼任直隸總督,指揮著北洋軍隊。他也有政敵,那就是兩江總督曾國荃。曾國荃是曾國藩的胞弟,與李鴻章為敵。兩廣總督張之洞也不甘居李鴻章之下。朝廷裏還有個翁同龢,也是最厭惡李鴻章的。

翁同龢是戶部尚書,即財政大臣,掌握著財政大權。必須先把他拉攏過來。

聽了善慶的話,醇親王向前探出身子,若有所悟。

“太後的本意,依我看就在這裏。為了不給漢族人增添軍事力量,抽出費用建造萬壽山……這難道不是奇策嗎?”

總在西太後左右承辦國事的醇親王,怎麽也想不出她竟有這樣的“深謀遠慮”。

建造頤和園,當時稱為“萬壽山工程”,總監督為醇親王,籌措到二百六十萬兩銀子:廣東一百萬,南洋八十萬,湖廣四十萬,四川二十萬,直隸二十萬。北洋軍費悉數上繳。

西太後高興極了。

秦始皇在渭水南岸上林苑建造的阿房宮,是東西約七百米、南北約一百二十米的大型樓閣,作為人工工程,可算是難以想象的規模。但是,這個工程因秦始皇駕崩而未竣工。

阿房宮有其名,實際上並未完工!

聽了這個報告,西太後放聲大笑:我的萬壽山超過未竣工的阿房宮,我的名字將與萬壽山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