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北洋艦隊是亞洲最強的海軍,至少在1888年以前是如此。

它的陣容以“定遠號”“鎮遠號”兩艘主力艦為中心。這兩艘軍艦是當時還很稀奇的鐵甲艦,同是七千余噸。另配備五艘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致遠號”“靖遠號”“濟遠號”,各兩千余噸。

清朝的海軍衙門是三年前設置的。在那之前,有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三者力量大致相等。後來,福建水師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中全軍覆滅。張佩綸,就是這次戰役失敗的責任者。設置海軍衙門之際,李鴻章把南洋水師性能比較良好的艦船配屬了北洋水師。以重點主義為借口,北洋水師又從外國購進精銳艦只。

亞洲的第二個海軍強國,自然是日本。

北洋海軍建成的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在九月四日的《朝野新聞》上,以《殊堪寒心之帝國海軍現狀》為題,報道:

試觀我國現今之軍艦,多為老朽,行將不能實用,現已不能實用者亦不在少數。請看其制造年號:

雷電艦 嘉永三年(1850年)

築波艦 嘉永四年(1851年)

千代田艦 文久三年(1863年)

春日艦 文久三年

富士山艦 元治元年(1864年)

東艦 元治元年

龍驤艦 慶應元年(1865年)

孟春艦 慶應三年(1867年)

鳳翔艦 明治元年(1868年)

淺間艦 明治元年

日進艦 明治二年(1869年)

清輝艦 明治八年(1875年)

迅鯨艦 明治九年(1876年)

石川丸 明治九年

比叡艦 明治十年(1877年)

金剛艦 明治十年

天城艦 明治十年

磐城艦 明治十一年(1878年)

如前所示,組成現在艦隊之軍艦中,其最舊者已使用三十九年,而其新者亦服役十一年之久。如不立即加以修復,會使不完善之日本海軍更趨於不完善,勢必違背擴張海軍之本意,如有老朽不堪為用之船艦,應予折毀,並另委外國建造新艦。

中、日兩國艦隊不論數量還是性能,都有顯著的差別。

但後來發生逆轉,1888年是分界線。從這一年起,到中、日開戰為止,六年間日本從危機感出發,致力於軍備的增強。相反,中國自從李鴻章到旅順接收“致遠號”以後,不曾增加一艘新艦。

當然,中國也有海軍預算,每年為白銀四百萬兩,但六年間卻沒有購買一艘新艦。而且,從開戰前三年即1891年起,連購買彈藥也停止了。

這都是西太後一人造成的。

西太後專政以來,最懂得權勢的甜頭,怎肯輕易放棄。不過,皇帝已經長大成人,再緊抓著攝政權不放,也有些說不過去。十八歲的成年的皇帝,還由皇太後監護,將成為世間的笑柄。

她的“歸政”只不過是形式,實際上仍要在宮廷內君臨政治。世人知道這是形式,但形式也很重要。為了給形式增添價值,就必須用虛假加以裝點。

裝點的方法之一,就是建造特大的行宮。皇太後從政治中心的紫禁城裏遷出來,移住到悠閑自在的行宮去。這是裝飾門面的最有效的方法。

皇太後的行宮要不同於一般行宮。庭園內的建築自不必說,所有的山山水水也必須人工建造。這是低劣的趣味,但在西太後看來,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權威。

頤和園在北京西郊,現在已成為群眾遊樂之所。園內的萬壽山是人工山,昆明湖是人工湖。對於西太後的愚蠢無聊,我們只有驚嘆而已。

“這得需要多少費用呢?”西太後說了說自己的計劃,要估算一下所需費用。

銀三千萬兩!

“這筆款子能籌集到吧?”西太後問醇親王。

醇親王已成為西太後政權的中樞。兒子能當上皇帝,是西太後一手成全的,對於西太後他是言聽計從。

“一定設法辦到。”醇親王答道。

“是個難事嗎?”

“不,不是的……只不過有些瑣碎問題,需要咨詢……”

醇親王頭上冒出冷汗。三千萬兩的分量,他是清楚的。

“這麽說,籌集款子是不成問題嘍,只是有些技術上的問題需要研究研究?”

“是,是這個意思。”

“堂堂大臣,不必介入那些技術上的瑣碎事。資金籌集沒什麽問題,早一點兒施工要緊。”

西太後已經沉浸在幻想當中。這是前所未有的園林大營造,她越想越興奮。清王朝入關以來二百多年,還未曾操辦過如此巨大的工程。

別的不說,單說北京郊外的明十三陵,比起這個工程來,顯然是太小了。像這樣用人工修造的山水,大唐盛世不曾有過,秦始皇時代也辦不到。

深夜,西太後突然睜開眼睛,喊來近侍宦官。

“我想了解一下秦始皇的阿房宮,傳我的話,趕緊查閱古書,呈來詳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