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歸國之日(第2/2頁)

一旦大院君歸國復權,不僅閔氏一族,趙氏兄弟也將遭到報復。於是,趙氏兄弟又同閔氏家族勾結起來,反對釋放大院君。

他們的工作對象就是李鴻章,因為漢城的街頭巷尾傳說:“醇親王贊成釋放大院君,而李鴻章似乎是反對的。”

禁止“問候使”會面,所以,人們認為李鴻章對大院君是相當嚴厲的,想利用李鴻章來反對釋放大院君,然而,從朝鮮悄悄溜進中國的密使,卻發回了使閔氏一族悲觀的情報:“李鴻章在對法外交上很不得手,正受彈劾,因此,他的發言毫無力量,完全依靠他是危險的。”

閔氏一族又開始向日本做工作。他們想,李鴻章下台了,還有日本。

“清廷若釋放大院君歸國,慶尚道等地將發生動蕩,在釜山等地居住的日本商人和家屬將受到威脅。請勸告清廷停止這種不明智的做法。如清廷不聽勸告,就請日本出兵,保護僑民。”

但是,日本方面表現冷淡。

關於釋放大院君的消息,後來就自消自滅了。反對派的策劃一無成效,而大院君派也毫無進展。醇親王是個消極人物,不會堅持自己的意見,正因如此才被西太後起用。只有其他重臣征求他的意見時,他才會參與討論,總是處在被動地位,從不主動提出問題。

“靠醇親王解決不了問題。”大院君也終於覺察到這一點。醇親王雖然是首席重臣,但他絕不是實權者。最高實權者,還得屬直隸總督李鴻章。於是,大院君改變了戰術,派遣使者直接向李鴻章乞求赦免。

李鴻章對大院君的使者李益瑞說:“這樣的奏折,應呈交都察院。”但都察院拒不受理。這一事實,使漢城的反大院君派放下心來。

“在目前情況下,既定方針不能變。”李鴻章通過幕僚說明了不受理的理由。這個說明,當然不是官方的。都察院不受理並沒使大院君陷於絕望的深淵,因為有個“在目前情況下”的注解,就是說將來有可能變更。李鴻章是個現實主義的政客,情況一有變化,隨時都準備改變方針。

將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作為對策,也可能“釋放大院君”,李鴻章把大院君當作策略上的一個棋子,總是牢牢地記在心上。

我不會被遺忘的!——大院君得到了這種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