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頁)

清政府提出要恢復朝鮮國王的自主權,意思不外是除掉大院君。采取什麽方式,日本無從推測,不過,原則上是贊成的。但日本擔心,清廷對朝鮮徒具虛名的宗主權會因此而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臨別時花房說了句“善為處理,恭候佳音”。馬建忠再次返回漢城,積極策劃鏟除大院君。

馬建忠在天津與直隸總督見面,研究了清政府對於朝鮮問題的根本方針,即“隔離大院君”。

把野心勃勃的大院君留在朝鮮是危險的,應當予以徹底隔離。最好的對策,是把他劫持到中國。

陽歷8月26日午後,吳長慶、丁汝昌、馬建忠三位清政府官員,造訪大院君私邸,表示敬意。馬建忠讓吳長慶少帶衛兵,可見他在大事上用心周到。

當時下著小雨。

禮節性造訪之後,三人分別返回寓所。不多時,三人又會合於漢城外兵營,因為作為禮節,大院君必然前來回拜。

下午四時,大院君李昰應率家臣數十騎來到。馬建忠邀請大院君筆談,約兩小時,用紙二十四張。寓所內有健卒百人和轎夫十六人,待機行事。

馬建忠在筆談中寫道:“君知朝鮮國王為皇帝冊封乎?”

大院君執筆寫下兩個字:“知之。”

馬建忠將筆蘸飽墨汁,一氣寫出:

王為皇帝冊封,則一切政令當自王出。君六月九日之變,擅竊大柄,誅殺異己,引用私人,使皇帝冊封之王退而守府,欺王室輕皇帝也,罪當勿赦。徒以於王有父子之親,姑從寬假,請速登輿至馬山浦乘兵輪赴天津,聽朝廷措置。

大院君的臉色忽然變得蒼白,他狼狽地向四周掃了一眼。這時候,出現在他面前的是吳長慶,接著是丁汝昌。馬建忠抓過渾身發抖的大院君的手腕,把他拉到外面。

“不坐,不是我自己的轎子我不坐!”大院君在為他準備妥當的轎子前面連連搖頭,拼命抵抗。

“好吧!就坐你自己的轎子,準備啟程!”馬建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