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經驗”(第3/5頁)

我們都知道的,醫院裏的普通雙人間是很小的——但她的親人們每天看望她;除了她的丈夫,還有她的兒子、兒媳、六七歲的孫子以及女兒、女婿。她丈夫是建築工地的臨時夥夫,其他親人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在城裏打工兒女們卻是茶農,這樣的情況是不多的。

從早到晚她的床邊至少有三個親人——兩個大人和她的孫子。而晚上,醫院是要清房的,只允許她的一個親人陪助她,她的孫子就每每躲在衛生間甚至床下,熄燈後與陪助的大人擠在一張窄窄的折疊床上睡。白天,那小孫子總愛看電視,盡管她一再提醒要把音量開到最小,還是使我的學生感到厭煩。並且她的親人們幾乎天天在病房的衛生間沖澡、洗衣服,這分明是占公家便宜的行為!我的學生內心裏難免會產生鄙視。

“我本來打算要求調房的,但後來聽醫生說她得的是晚期腸癌,已經擴散,手術時根本清除不盡,估計生命期不會太長的。我就立刻打消了調房的念頭,怕換成別人,難以容忍她那些親人。老師,我這麽想對吧?”

我的回答當然是:“對。”

後來,那女人的工友們也常來看她,我的學生從她的工友們的話中得知——二十余年間,她義務獻血七八次;她是她們的組長,她受到的表彰連她自己也記不清有多少次了。總之她是一個好人,好環衛工人。

那日她的工友們走後,我的學生已對她心生油然的敬意了。

而她卻說:“別聽她們七嘴八舌地誇我,我身體一向很好,獻血也是圖的營養補助費。”

她說她獻血所得的錢,差不多都花在孫子身上了。

她的話使我的學生幾乎落淚,同時也更尊敬她了,因為她的坦率。

她說她是他們大家庭的功臣,她丈夫的工作也是她給找的。因為有他們夫婦倆在城裏打工掙錢,經常幫助兒女的生活,兒女才逐漸安心在鄉下做茶農了,生活也一年比一年穩定和向好了。也正因為她是這樣的母親,她一生病,親人們自然全來了。

她說她和丈夫租住在一間十二三平米的平房裏,舍不得花錢,沒裝空調,正值炎熱的日子,她的親人們特別是小孫子更願意待在病房裏——有空調啊!

此時,我的學生反而替她出謀劃策了——我的學生注意到,到病房有兩個樓梯口。左邊的,要經過護士的值班室,而右邊的就不必。以後,她的親人們就都從右邊的樓梯到病房來了。

我的學生獨自在那座城市工作,也想雇一名陪助。

她說:“何必呢?我女兒、兒媳不是每天都有一個在嗎?你隨便支使她們好了,你們年輕人掙錢也挺不容易的,能省就省吧。”

我的學生高興地同意了。

“老師,其實我不是想省一筆錢,是想有理由留給她一筆錢。”

我說:“你不說我也知道。”

學生問:“老師為什麽能猜到?”

我說:“因為你是我學生啊。”

我的學生出院時,委托護士交給那名環衛女工兩千元錢。

一個多星期後我的學生到醫院復查時,得知她的病友也出院了——那環衛女工沒收她的錢,給她留下了一條紅腰帶,今年是我的學生的本命年。紅腰帶顯然是為她做的,其上,用金黃色的線繡著“祝好人一生平安”幾個字。

學生問:“老師,怎麽會這樣?”

我說:“怎樣啊?”

她說:“我居然在別人眼裏成了好人!”

我說:“你本來就是好人啊!”

我的手機裏傳來了我學生的抽泣聲。

在那一天之前,我只對我的學生們說過:“希望你們將來都做好人。”——卻從沒對任何一名學生說過:“你本來就是好人。”

我覺得,我的學生也是由於我那樣一句話而哭。

對於顯然不良的甚至惡劣的行徑,包容無異於姑息慫恿。但,有時候,某些人使我們自己不爽的做法,也許另有隱衷。此時我們所包容的,完全可能是一個其實很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此時包容能使我們發現別人身上良好的一面,並使自己的心性也受到那良好的影響。

包容會使好人更好。

會使想成為好人的人肯定能夠成為好人。

會使人傾聽到對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同一現象的多種不同的聲音,而善於傾聽是智者修為——包容會使人更加具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故包容不僅對被包容者有益,對包容者本身也大有裨益。

四、一類事做了就不後悔

某日我從盲人按摩所回家,晚上九點多了,那條人行道上過往行人已少,皆步履匆匆,而我走得從容不迫。

在過街天橋的橋口,我被一個女人攔住了——她四十多歲,個子不高,短發微胖,衣著整潔。她身邊還有一個女人,身材高挑,二十六七歲,穿得很正規,胸前的幼兒兜裏有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在睡著。她一手攬著幼兒兜,一手扶著幼兒車的車把。幼兒車是新的,而她一臉的不快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