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面對內憂外患,錯誤的改革讓羅馬走向分裂

羅馬帝國的輝煌是建立在對外掠奪和對內剝削奴隸上的,其黃金時代也是對外擴張到極限、對奴隸壓迫到極限的時代。因此,羅馬帝國輝煌之後,經濟凋敝,國內原來隱藏的各種矛盾激化。同時,周邊的蠻族也開始侵擾羅馬。面對內外危機,羅馬數任皇帝都進行了改革,只不過沒看清楚其衰敗的根源在哪裏,就采取依靠軍隊、將蠻族人吸收入軍隊、加重國內賦稅的方式,加強對各階層統治,鎮壓叛亂和打擊蠻族入侵。皇帝過度依賴軍隊,導致蠻族士兵越來越有地位,而原羅馬帝國的公民——貴族元老、中小奴隸主、平民——越來越沒地位。最終,羅馬帝國的內憂外患越來越嚴重,即使增加皇帝數量進行分治也無法擺脫困境。在匈奴人大敵壓境時,羅馬帝國沒有選擇團結抵抗,而是迅速將帝國正式一分為二。

1. 軍隊蠻族化,是羅馬皇帝為自己挖的坑

羅馬的發展壯大是通過不斷對外擴張實現的。經過幾百年擴張,由於內部分配利益的鬥爭,羅馬最終從共和國發展成為帝國。而羅馬帝國建立後200年內,雖然內部階級鬥爭、利益分配鬥爭仍舊不斷,但它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和繁榮,奴隸制經濟獲得了高度發展。尤其是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時期,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代”。

不過,在羅馬帝國“黃金時代”,其擴張也到了極限,再也沒有源源不斷的奴隸來源了,加上奴隸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抗,奴隸價格又不斷上漲。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奴隸被迫從事生產勞動不僅缺乏積極性,也妨礙使用先進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奴隸制經濟的生產率日益降低。

羅馬帝國奴隸數量減少和奴隸生產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業隨著對外戰爭的停止而走向蕭條。而農業凋敝導致生產糧食的規模萎縮和手工業衰落,最終城市沒落,商業蕭條,糧食價格一路上漲。結果,羅馬帝國社會動亂、蠻族入侵、海盜猖獗、商路阻塞。為了保持其日常開銷,羅馬不得不實行強令城市負責征集賦稅、發行劣質貨幣等財政金融政策,而這些又加劇了社會危機。社會危機發展的最終結果,形成了退伍士兵、中下層軍官以及殘存的中小土地所有者組成的奴隸主階級集團,和以羅馬元老院貴族為代表的大莊園奴隸主集團——這兩個集團事實上是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階層和貴族階層發展200多年而來的。

公元192年,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末帝康茂德被元老院貴族集團策劃的宮廷陰謀殺死,持續200余年的相對和平期結束。但是,無論是元老院擁立的新皇帝,還是近衛軍擁立的新皇帝,都無力全面控制羅馬帝國的政治局面。一些行省的軍隊也各自擁立自己的長官為皇帝,同時出現多位皇帝為爭奪正統性而混戰的局面。最終,潘諾尼亞總督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成為大家認可的唯一皇帝。

塞維魯能當上皇帝,全憑士兵們的支持。因此,他要保住帝位,就必須與士兵們分享勝利果實。他公開表示:要厚待士兵,讓他們都發財致富,而不要管其余的人們。

於是,塞維魯實行有利於士兵的改革:將士兵的薪餉幾乎增加了一倍;宣布任何一個普通士兵都有可能晉升為軍官;從邊疆軍團和敘利亞軍團中選拔優秀士兵組成新的近衛軍;承認士兵在服役期間有合法婚姻及與家人共同生活的權利;授予邊防部隊士兵以份地。

改革後,羅馬軍隊中的各行省人和蠻族人增多了,士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塞維魯采取抑制元老院貴族的方針。此時,羅馬元老院失去了它在安東尼時代具有的意義,皇帝顧問會議起了國家最高機關的作用。不僅如此,元老院掌管國庫的職權也被剝奪,國庫改由作為管理皇帝私人財產的分支機構的特設機關把持。更讓羅馬元老院貴族難受的是,塞維魯任命騎士出身的官員對元老院貴族派出總督的行省實行監督。至於那些敵視塞維魯的元老院貴族則受到迫害,其財產被沒收。羅馬帝國統治階級內部因爭奪利益分配,分為“士兵派”和“元老派”兩個相互仇視的集團。塞維魯則成為第一個“士兵派”皇帝。

塞維魯作為一個皇帝,職責是管理好整個帝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好惡偏向某個階層,在政治上向其偏袒以至於讓其淩駕於其他階層之上,尤其是士兵階層,過分擡高其地位和權利,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共和時代出現軍事強人導致從共和國走向帝制,而帝制時代出現軍事強人,那麽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皇帝失控,或者各地分裂,或者皇帝成為傀儡。在羅馬帝國由盛轉衰時期,塞維魯的做法很快導致各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