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八 興亡有道人難道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初,病入膏肓的魏孝文帝臥於車駕之上,被一路護送回洛陽。他的寵臣李沖留守洛陽,因與中尉李彪爭權,雖經他的支持將李彪彈劾下台,卻引發舊疾,一年前先他而去。經過李沖的墳前,遠望墳頭,孝文帝感慨良多,兩行熱淚不禁奪眶而出。回想十幾年來,在李沖等人的協助與推動下,他的帝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內心之中,也曾仿徨,也曾猶豫,他並不知道這一項項的改革,前途是兇是吉,是福是禍;也不知道,距離他那一統天下,做整個中華世界最高統治者的終極目標,還有多遠。

現如今,馮誕走了,馮誕的父親馮熙走了,李沖也走了,空留下他一人,經受病痛的折磨。上天為何如此殘忍,吝於施舍一點點的完美?

在洛陽,孝文帝召見了元澄等公卿。孝文帝對大家說:“管理國家,以禮教為先;朕離開京城一年多了,禮教是否日新月異呢?”

元澄答道:“臣認為是做到日新月異了啊!”

孝文帝搖搖頭說:“朕以為不然。昨日入城,還看到路上車中的婦人還穿戴鮮卑的衣襖,這怎麽能叫日新月異呢?”

元澄忙解釋道:“穿的比不穿的要少許多哪!”

孝文帝語調一轉:“任城王,你這是什麽話?難道還想要全城的人都穿麽?古人雲:‘一言可以喪邦’,說的難道不就是這種話麽?”

此言一出,元澄等一群留守洛陽的大臣嚇得撲通跪倒在地,叩頭謝罪。孝文帝也不計較他們的過錯,只吩咐史官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以誡後人。孝文帝一生業績許多,他內心在意的只有兩件,一件是遷都,另一件是禮制風俗的改變。前一件在他任內已然圓滿,而後一件是否能真正成功,後人又如何看待,他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但也只能靜靜地躺在陵穴中等待後來的評判。任何一位偉大的帝王,臨了都是一般無二的結局。亞歷山大大帝一生叱咤風雲,席卷三洲之地,臨終卻吩咐屬下將他的棺材挖出兩個小洞,讓雙手伸在外面以示離世之時兩手空空,這就是帝王的無奈。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與世長辭,享年三十三歲。臨終之前,他欲將國事托付給自己最為器重的弟弟、司徒彭城王元勰,把他比作自己的霍光、諸葛亮。元勰不願獨大,辭而不受,孝文帝只好委任多名大臣輔政(不曾想這卻導致了日後的朝綱衰亂),並給太子元恪下詔,命他信任與尊重叔父元勰。

另外,他又遺詔元勰在他死後將他的皇後馮氏秘密賜死。元勰遵旨照辦,一度聲名顯赫的馮氏家族才退出了北魏的政治舞台。

皇後馮氏是馮太後的兄長馮熙的大女兒。馮熙在孝文帝一朝可謂權傾朝野,孝文帝準他上書不臣,入朝不拜,並且在馮太後的主持下,先後將馮熙的三個女兒納入後宮。其中的一個不久就在宮中去世,而問題就出在其余一大一小兩個馮氏身上。

大馮氏先入宮,由於容貌出眾,被封為貴人,深得寵幸。後來馮貴人得了病,幾乎是絕症,無法侍奉孝文帝,馮太後下令將其送回家中當尼姑。大馮氏養病期間,馮太後去世,孝文帝依照馮太後的遺詔,冊立大馮氏的異母妹妹小馮氏為皇後。

孝文帝心裏還惦記著大馮氏,幾年後她的病居然奇跡般的康復,孝文帝又將她重新召入宮中,封為左昭儀。從位階上看的確是晉升,可大馮氏卻並不高興,她自認為入宮早,更受寵,地位卻比妹妹要低得多,便在孝文帝面前屢屢誣陷小馮氏。孝文帝在大事上明辨是非,卻經不住女人一直吹枕邊風。他於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廢掉性格敦謹的小馮氏,並於次年將大馮氏立為皇後。

大馮氏做了皇後,並沒有一點母儀風範。孝文帝連年征戰在外,她在後宮愈顯淫蕩之本色,與一名叫做高菩薩的太監勾搭起來。高菩薩雖然名為太監,實際上卻是大馮氏在養病時結識的舊情人,大馮氏悉心打點後宮上上下下的官員,居然未經閹割就混了進來。高菩薩全無菩薩心腸,與皇後兩個把後宮鬧得烏煙瘴氣,只把遠離洛陽的孝文帝蒙在鼓裏。

紙終究包不住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本是宋國宗室劉昶之妻,劉昶死後,馮皇後竟強迫她嫁給自己的同母弟弟馮夙。大約這個馮夙實在是不稱公主心意,公主死活不願意。她偷偷坐了輛小車,冒著陣雨,跑到東南前線向孝文帝揭發皇後與高菩薩的淫亂行為。

孝文帝聞言大為震驚,沒想到自己深愛的皇後會做出如此大不韙的事情,起初不敢相信。回宮後,他親自盤問後宮大小太監,用盡千方百計,才從一個小太監蘇興壽口中得到皇後通奸的詳情。孝文帝秘而不宣,念在馮氏對皇室有功的份上,只處置了高菩薩以及幾名合夥隱瞞的太監,對馮皇後則保留後位,軟禁於後宮,嚴加管制。元勰等宗室以一杯毒酒逼令她自盡,也算代孝文帝除去其身後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