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七 內外鏖兵

孝文帝在頒布詔令改革風俗的同時,也進一步鞏固馮太後時代實施的三大制度。到了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六月,他覺得內部重新整頓得差不多了,就下令調集河北的冀、定、瀛、相、濟五州二十萬兵力,從洛陽出發,禦駕親征,並以最得力的一個弟弟彭城王元勰都統主力,大舉攻打南齊。魏孝文帝與齊明帝之間的第二次較量開場了。(魏、齊之間一共三場大規模的戰爭,第一次即蕭道成篡宋後發生在壽陽的大戰,第二次是太和十八年至十九年的淮漢之戰,第三次便是此戰。此戰也是兩位皇帝之間的最後一次較量。)

北魏的進攻重心是中路的雍州,經過前一番較量,齊明帝也明白扼守中路的重要性,他命直閣將軍胡松與軍主鮑舉兩路軍馬分別援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和西汝南、北義陽二郡太守黃瑤起,守衛赭陽和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

北魏一邊,荊州刺史薛真度(薛安都的從弟)在大軍集結之前就出兵攻打南齊的南陽,被南陽太守房伯玉擊敗。南陽不過是淮南江北的小小一郡,抵抗竟如此頑強,使魏孝文帝耿耿於懷。大軍南下後,他留諸將主攻赭陽,自己則領兵南下,攻打南陽的郡治宛城(今河南南陽)。

房伯玉的策略是放棄外城,關閉內城嚴守不出。魏軍雖然輕松攻克外城,卻拿堅固的內城一籌莫展。孝文帝派中書舍人孫延景到城下勸降,說:“我軍這次南征,與往時不同,不攻城略寨那是不會退軍的,所以閣下的宛城早晚都得攻下。長則一年,短則一月,請閣下好好思量,封侯還是殺頭,只在一念之間。細細追究,閣下已有三罪:先朝為齊武帝之臣,蒙受恩寵,卻不能盡忠全節,這是第一罪;薛真度來攻城,你將他打敗,這是第二罪;如今天子親自駕臨,你還不面縛投降,這是第三罪。有此三罪,還不快快獻城?”

房伯玉心說,無理都給你說成有理了,還像話麽,就叫軍中的副手樂雅柔登上城樓答話:“既然你們要來攻城,那就用心打吧。我房伯玉地位卑微,有幸對抗大駕,死得其所!我雖蒙武帝厚恩,不敢忘懷,但嗣主無道,當今聖上即位,也是尊奉了武帝的遺敕;所以我也是盡節。薛真度入寇,擾亂邊民,所以我讓手下將士好好教訓了他一頓。我這也是盡職盡責,算不得有罪。”

孝文帝見勸降不成,便率軍在城邊巡視,以尋找戰機。不想房伯玉先設一著,在城外的橋下埋伏了幾名敢死隊員,身穿虎斑衣,頭戴虎頭帽。孝文帝的小隊人馬經過時,這些人忽然跳出來發動襲擊,孝文帝連人帶馬嚇個半死,幸好運氣不錯,沒有受大傷。左右神射手立即來援,射死南齊伏兵,才救得皇帝一條性命。

孝文帝驚魂初定,擡頭看去,宛城城頭的齊兵士氣高漲。他被迫改變計劃,留下鹹陽王元禧繼續攻打宛城,自己則帶上一部兵馬繼續南下,攻打新野。

新野也不是軟柿子,太守劉思忌據城抵抗,魏軍攻勢毫無進展。孝文帝下令在城外築起長長的圍墻,以作長期打算,並向城中放話:“房伯玉已降,你何必死腦筋獨守一城呢?”

劉思忌當即答復:“城中的兵力和糧食還多得很呢,還沒工夫聽你這小小胡虜的話!”

此時的兵力形勢是,北魏的數十萬步騎兵分散在南陽的赭陽、宛城、新野等幾座城外連續猛攻,而各城之中的守兵不過數萬,眾寡懸殊。齊明帝先後派出裴叔業、蕭衍、崔慧景三路軍馬,分兵幾道,救援雍州。

即便如此,齊軍仍居劣勢。屋漏偏逢連夜雨,南齊的前軍將軍韓秀方等十五名將領向北魏投降,齊軍從兵力和意志兩方面都大大削弱了。魏軍在沔水(今漢江)以北擊敗齊軍,又俘虜了一批南齊的將軍,並一直打到了沔水北岸。

窘境之下,南齊統帥們絞盡腦汁地想擊中魏軍命門。徐州刺史裴叔業曾與魏軍多次交鋒,他抓住魏軍的特點,想出了一條圍魏救趙的妙計:包抄到魏軍身後,侵擾其邊境,以引誘攻打雍、司兩州的兵力退回。於是,他率領本部兵馬,從鐘離出發,乘虛而入,攻打北魏邊境的虹城(今安徽五河西),果然一舉拿下,虜獲了城中的四千男女百姓。但當他西進攻打北魏的楚王戍(今安徽臨泉西南)時,卻遭到魏將傅永的伏擊,大敗而走,始終未能從實質上解決幾城被圍的問題。

次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南齊建武五年、公元498年)正月,進攻一方的優勢愈加明顯。北魏統軍李佐首先攻下新野,太守劉思忌被俘,寧死不降,被殺。沔北諸城守將聽說新野淪陷,相繼南逃,湖陽、赭陽、舞陰、南鄉等處被北魏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