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二 齊武帝蕭賾(第2/3頁)

起義軍達到這個規模,跑到哪裏都會加入一些逐大流的群眾。南齊各地的守備如紙糊的一般,被這烏合之眾在統治的核心地帶打了個遍地開花。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唐寓之的軍隊先後攻陷了錢唐(今浙江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諸暨、余杭,並分兵向南攻陷東陽(今浙江金華),殺掉了東陽太守、蕭道成的族弟蕭崇之。

一連串的慘痛失敗令建康的朝廷大為震動,蕭賾趕緊派出皇城的精銳部隊——台軍前往鎮壓。

唐寓之的志向並不大,幾場勝利之後就覺著自己得了天命。他在錢唐就地稱帝,改國號為吳,改元興平,設置百官,以為可以和南齊分庭抗禮。結果台軍的數百騎兵和數千步兵一殺到錢唐,唐寓之就亂了陣腳——哪見過這麽勇猛的騎兵部隊!烏合之眾一戰而潰,唐寓之被俘身亡,幾萬人的大起義呼啦一瞬間就失敗了。

台軍戰鬥力雖強,軍紀卻很糟糕,攻入錢唐後,不但拘押了大量卻籍民眾去服役,還大肆搶掠城中的百姓。蕭賾聽說後,馬上下令問罪,台軍軍主、前軍將軍陳天福被斬首,左軍將軍劉明徹被免官削爵。

朝廷方面在整件對付起義軍的行動中毫無可圈可點之處,對付卻戶的方式更是愚蠢無理之極。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去齊魏邊境的淮水充軍,一呆就是近十年,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蕭賾正式承認十年以來的“檢籍”制度徹底失敗,下詔所有升明以前的戶籍可以重新恢復,發配戍邊的卻戶可以返回原居住地,只不過對以後再在戶籍上弄虛作假的人要予以嚴懲。(要求政府部門承認政策的失敗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一朝一治”的人治時代,像這幾年中國政府終於承認某些改革措施的失敗,並且著力去糾正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至少是值得稱許的)

“檢籍”失敗之外,蕭賾大約還有另一個大遺憾,那就是巴東王蕭子響在擔任荊州刺史期間鬧出的亂事(荊州在整個南朝期間就是禍亂之源,誰給擱在那裏誰就“瘋狂”)。

蕭子響是蕭賾的第四個兒子,才二十二歲,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又擅自選拔了六十名武士作貼身侍衛,並且與荊州的蠻族私下裏交換武器。蕭賾派長史劉寅等八人到荊州深入調查此事,蕭子響聽說有官差來檢查,心中犯嘀咕,執意要求出示詔令。官差們則咬定要先檢查,雙方爭議不下,蕭子響莽撞,一發火,直接下令綁了八個人,統統砍頭,並向父皇稟明情況。

嚴格來說這件事情父子倆都有責任,蕭賾沒有與蕭子響很好地溝通,又沒挑好合適的辦事人員,把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問題給捅大了。蕭賾聽說派去調查的人竟然被兒子砍了,當即大怒,任命九子、隨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又要派淮南太守戴僧靜領兵討伐蕭子響。

戴僧靜提醒說:“巴東王年少,劉寅這幫人逼得太急,導致他做事不考慮後果。何況是陛下的親兒子,算不得大過!要是忽然興師動眾去攻打,反倒會搞得人情惶惶,那就麻煩了。我戴僧靜不敢領命。”

蕭賾心說有理,就轉移目標,派衛尉胡諧之、遊擊將軍尹略和中書舍人茹法亮率領幾百台軍前往江陵,只搜捕蕭子響左右那些小人,並吩咐說:“蕭子響若是束手回京請罪,可以保全他的性命。”

不曾想這回又是所任非人。胡諧之的副手、平南內史張欣泰勸胡諧之以利害關系對蕭子響的左右做好思想工作,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胡諧之偏偏不聽。一到江津,胡諧之的大軍就修築了一座城壘,擺出一副兵戎相見的樣子。

蕭子響害怕,多次派使者向胡諧之解釋:“天下哪有兒子反叛老子的呢?我也不是想造反,只不過是行事粗心魯莽罷了。我願意乘單舟到朝廷中面見父皇,講明情況,接受處罰。你們何必築城捉我呢?”

胡諧之和茹法亮都不理不睬,惟獨尹略說了一句話:“誰跟你這種叛父的逆子講話!”

蕭子響郁悶地拼命哭泣,他又殺牛備酒,派人送到胡諧之的軍中,沒想到尹略收了這些吃的,全都倒到了江裏。蕭子響又想與茹法亮通話,要求會見傳達詔令的官差。茹法亮並不派人前去見面,反而將蕭子響的使者關押了起來。(從這一段看得出蕭子響本質完全不壞,這事壞就壞在某些急於揚名立萬的小人手裏了)

蕭子響被惹毛了,組織了自己所養的勇士以及府上兵士兩千多人,親自到長江堤上駐防,兩軍一交戰,台軍大敗,“目中無人”的尹略戰死,胡諧之等人都乘了單艇逃走。

蕭子響無心與父皇對抗,就帶了三十名左右親信,乘坐小船,順江而下,準備到建康向蕭賾講述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