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二 齊武帝蕭賾

齊武帝蕭賾是蕭道成的長子,據說他出生的時候,祖母陳氏(即蕭道成的母親)和生母劉氏同時夢到龍身盤踞於房梁之上,可謂大富大貴之兆。蕭道成於是給他起了一個小名“龍兒”,從中也可以看出蕭道成的“異心”。蕭賾本人從小也把自己看作匡扶天下之才,憑借老爹的功績,很早就有所作為,在宋明帝平定劉子勛的作戰中又立下大功。蕭道成掌握大權後,他被封為鎮西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

沈攸之起兵時,朝廷內部危機暗伏,一時騰不出手來對付,蕭賾未經朝廷授權,就據守長江上的湓口(今江西九江附近),以阻止沈攸之東下。蕭道成得知後,十分得意地說:“這真是我的兒子啊!”

作為父親身邊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蕭道成稱帝後,蕭賾順理成章地做了皇太子。父親駕崩,他年紀已經有四十三歲,無論從能力還是經驗上,都是擔任皇帝的最佳年齡。蕭賾呢,也算個合格的皇帝,他行事果斷,執法寬厚,深識大體,又和父親一樣見證了劉宋的腐朽亡國史,推崇“宮中儉,天下富”的治國理念,南齊在他的治下經濟有了一些起色。他的“永明”時代是自“元嘉”以來第二個比較穩定的時期。(著名的南朝詩歌體“永明體”就產生於這一時代。受佛教的影響,漢語音韻四聲的理論日益成熟,詩歌創作的平仄韻律就有了保障,永明體的詩歌多以五言四句、八句為主,非常接近於唐代的絕句與律詩)南齊皇室蕭子顯所撰的《南齊書》稱頌永明的十一年間“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雖為溢美之辭,但也的確有事實根據,加上這一時期南北之間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戰爭,而以和平交往為主,蕭賾的統治還是頗有可稱道的地方。

蕭賾吸取劉宋兄弟鬩墻的教訓,又謹遵父親臨終的教誨:“宋氏若骨肉不相圖,它族豈得乘其弊?汝深戒之。”他與同樣很有才幹,受父親喜愛的弟弟豫章王蕭嶷關系保持得不錯,對其他的蕭氏宗室也能充分信任。蕭賾在這一點上做得要比同為守成之君的宋文帝劉義隆強一些,但是也僅限於此,他容人的肚量並不大,幾個留下來的功臣忠臣都被他誅殺。

蕭道成在位時,司空谘議荀伯玉曾向蕭道成參過一本,揭發蕭賾縱容親信張景真為非作歹。蕭道成非常生氣,在蕭賾外出拜謁皇陵的時候,派人入東宮捕殺了張景真。父子的關系鬧得非常僵,多虧大臣們求情,蕭賾才逃過一劫。事後蕭賾聽說整件事情是荀伯玉在背後作梗,自然與他結下了梁子。

蕭道成撒手人寰,蕭賾立即開始算老賬。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他下詔誣陷戰功卓著的五兵尚書垣崇祖在江北邊境上集結力量,與荀伯玉謀反,將這兩個人都給抓起來殺了。

接著輪到車騎將軍張敬兒,這家夥就死得更冤枉了。他的妻子經常夢到全身發熱,每次一有那種夢,張敬兒總會發達一把,非常怪異(其實也不奇怪,很可能只是身體某方面的疾病的體現,碰上一些巧合而已)。他就到處對親朋好友誇耀,而且還添油加醋講一些更離譜的夢,比如他說自己夢到家鄉的樹長到天頂。這些夢話被一名太監傳到蕭賾那裏,就成了不臣犯上的罪證,恰好又有人報告蕭賾,說張敬兒還經常和蠻族人打交道,蕭賾終於起了疑。他在會見群臣的宴席中當眾捉拿了張敬兒,宣布了一堆捕風捉影的罪名,將他與他的幾個兒子一並處死。這麽一個開國功臣就白白死在做夢上頭了。(總體上看,齊武帝與宋明帝正好相反,後者是對兄弟多疑,對臣下寬厚,齊武帝則是對兄弟寬厚,但對臣下十分地不信任。宗室之間矛盾重重固然會導致內亂,但皇帝至少還有一批可用之人,如果對人才也不能放心使用的話,那就很難有所作為了。僅憑這麽一點,我們就可以斷言南齊一朝的格局也不可能大到哪裏去)

問題總是多於成績,劉宋失敗所留下的弊病,蕭道成沒有解決,蕭賾也沒能解決。到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各種問題來了一次總爆發,在會稽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大起義。

起義的根源就是“檢籍”,會稽一帶由於出現了大量卻籍人口,朝廷就下詔將卻籍人口充往邊疆服役,這一來更加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富陽的一名卻籍百姓唐寓之自稱會法術,在新城(今浙江富陽一帶)聚集了四百多人,迅速攻陷了新城、富陽、桐廬等地。附近的那些丟了黃籍、對政府不滿的人聽到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紛紛前往投奔,唐寓之的部眾一個月中就擴充了近百倍,達到三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