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一 北魏重教崇禮(第2/2頁)

傳統史家多將太和年間北魏的興盛發達歸功於孝文帝一人,直到國學大師呂思勉在他的《兩晉南北朝史》中提出:“孝文之為人,蓋全出文明太後所卵育;其能令行於下,亦太後專政時威令夙行,有以致之;故後(太後)實北魏一朝極有關系之人物也。”史學界才逐漸將更多目光投向這位“巾幗女傑”。寵信“面首”與太監是馮太後最為後人詬病之處,不過安置面首的做法雖可商榷,馮太後並沒有因此影響政令的實施。相反,她的兩大面首王叡和李沖並不是所謂的“繡花枕頭”,而是很有能力。尤其是中書令李沖,在馮太後去世後依然參與朝政規劃,盡忠盡責,深受孝文帝的重用。

馮太後給北魏帝國留下了太多的遺產,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孝文帝本人。從太和十四年起,北魏正式進入了太和盛世的後半期——孝文帝時代。

在介紹孝文帝的事跡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與他同時代的兩位南齊皇帝:太祖高皇帝蕭道成與世祖武皇帝蕭賾。

蕭道成在稱帝並頂住了北魏的幾輪進攻之後,進入了統治的平和期。可惜好日子不長久,他只做了不到四年的皇帝,就於建元四年(公元482年)去世了。

蕭道成一生目睹劉宋政權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意識到劉宋後期諸帝以下奢靡腐敗的危害性。他即位後就以身作則,號召天下人移風易俗,勤儉樸素。宋孝武帝劉駿以來皇帝的禮服日益精美華麗,上面還佩有光彩照人的玉介導,蕭道成下令將玉導打碎,類似的裝飾物也參照此例廢止不用。宮中凡是用銅制作的器物欄杆,全部改為鐵質,宮殿裏不得鋪張浪費,能省則省,能替則替。他常愛對身邊的人說一句話:“假使讓我治理天下十年,我將使得黃金與土同價。”可以說是位典型的視黃金如糞土的主兒。可惜,僅僅做一些作秀式的表率,而沒有有效的措施與合理的手段,民間奢靡腐敗之風又怎麽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改變?

經濟方面,蕭道成也沒有太多建樹。對於士族階層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現象,他試圖從皇室入手,進行控制,但由於缺乏配套的類似均田制的數字化管理,南朝的社會階層又遠較北朝復雜,簡單的政令也不會有實質性的效果。

更糟糕的是,自從劉宋初年推行土斷以來,許多人為了逃避賦稅,加入可以享受免役特權的“黃籍”(與要服役的“白籍”相對),千方百計地投機取巧、偽造業績、賄賂官員,到了劉宋末年已經是積弊重重,虛假戶籍比比皆是,國家財政收入蒙受了巨大損失。蕭道成於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接受虞玩之的建議,以元嘉二十七年的板籍為標準,重新登記戶籍,這就是南齊初年的“檢籍”。在檢籍中,政府在各地專門設立官員進行審查,對於弄虛作假者嚴懲不殆,並規定每人每天必須要查出幾個作弊戶籍。這可就是瞎搞了,有些地方的官員實在找不出非法的,就硬從合法的黃籍戶口裏挖出好欺負的,拿來充數,而那些會打官場交道,善於逢迎賄賂的人,又再次逃脫了懲罰。蕭道成的好想法辦成了壞事,民間怨聲載道,許多被取消黃籍的百姓不服現狀,起來造反,政府蔑稱這些人為“白賊”,殘酷鎮壓,雙方矛盾越來越大。齊武帝蕭賾繼位後,一場大起義終於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