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九 垣崇祖決堰戰壽陽(第2/2頁)

另一件事是派遣驍騎將軍王洪範出使柔然,共同商議討伐北魏。當時的柔然面對東南的北魏是弱勢,在西南的西域各國則擴展了不小的勢力。王洪範的使團從蜀地出發,經過吐谷渾和西域長途跋涉,見到了柔然可汗。當時柔然的可汗已經換成了吐賀真的兒子予成,汗號是受羅部真可汗,鮮卑語的意思是“惠”。這位可汗確實比較實惠,他與北魏之間沒有發生多少正面的沖突,只在北魏的統治薄弱環節西域與北魏展開勢力圈的爭奪,維持住了柔然的基本生存空間。予成受了南朝使臣的鼓舞,於建元元年冬天出兵,騷擾北魏的長城。

不過這次騷擾並不成功,大約還是出於對北魏的畏懼,予成的十幾萬騎兵在長城北面跑了一趟就宣布撤軍了,沒有起到任何夾攻甚至牽制的作用。

北魏進攻南齊的軍隊名義上以劉昶為統帥,實際上兵分三路,梁郡王拓跋嘉進攻淮陰,隴西公拓跋琛進攻廣陵,河東公薛虎子進攻壽陽。

太和四年(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拓跋琛的一路魏軍首先發難,攻下了南齊的馬頭戍(今安徽壽縣西北),繼而進攻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被徐州刺史崔文仲擊敗,退到壽陽北面。

北魏軍隊重新集結,由拓跋嘉與劉昶共同率領,號稱步騎二十萬,直取壽陽。一百年前苻堅八十萬大軍在這裏栽了跟鬥,現在魏軍並不信邪,還要再試一回。劉昶臨戰動員,場面十分隆重,他面向四方將士各拜一遍,聲淚俱下地號召道:“大家一同努力啊,為我報仇雪恥!”

魏軍還沒殺到,壽陽城中的齊軍已為魏軍的氣勢所深深震撼,文武官員雖多卻缺少對策。垣崇祖見眾人一籌莫展,開口道:“敵眾我寡,需得以奇制勝。當年苻堅大敗於淝水北岸,我看咱們也可以做做淝水的文章。將士們現在就開始整修外城,並在淝水上修築堰堤,加強防禦,你們意下如何?”

眾人都不理解,說:“拓跋燾攻打壽陽的時候,南平王劉鑠兵多將廣,士氣高漲,兵力超過我們十倍,尚且認為外城太大,難以防守,而退入內城自保。自從有淝水以來,從未聽說有人在上面修築過堰堤,就是因為地形並不利於修堰,這能有用嗎,怕是浪費時間吧。”

垣崇祖搖頭道:“你們這些人啊,光知道拿以前的那些舊例來說事。假若我軍放棄外城,毫無疑問索虜就會占領,並且在外面修建樓台,在裏頭築起長墻,我們的軍隊可不就坐以待斃了嘛!說定了,守衛外城,修築堰堤,你們都不用再勸我了!”

垣崇祖下令,乘魏軍還在進軍途中,派人在壽陽城西北火速修築起堰堤,攔截上遊的淝水,並在堤北修築小城,四面挖好溝塹,在城中布置了數千守兵。工事完畢,垣崇祖對眾人說:“索虜貪得無厭,見此城狹小,以為可以一舉攻克,必然會全力攻打。到時候我們決堰放水,不廢一兵一卒,定教他們有來無回,全都變成浮屍。這難道不是事半功倍麽!”

北魏大軍來到小城之下,果然如垣崇祖所說,集中兵力來攻城。垣崇祖在城頭看得真切,指揮若定,命城中守兵吸引住圍城的魏兵。與此同時,一支特工隊已經悄悄跑到堰堤之上,準備就緒。

黃昏時分,魏兵的攻城沒有多少進展,只好先休戰吃飯。還未開飯,上遊的齊兵就決開了堰堤,大水奔瀉而下,魏兵全部被沖進了溝塹,小城之外頓成汪洋一片。對於垣崇祖的這支“奇兵”,魏軍完全沒有防備,淹死的人馬數以千計,僥幸逃生的,也是倉皇北竄。信誓旦旦的劉昶也傻了眼,只得以時值春夏之交、雨水量增多為理由退兵。齊魏之間的第一場攻防大戰——壽陽之戰,以垣崇祖的大勝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