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一 文明馮太後

《南齊書?魏虜傳》中記載了一件事:南朝與北朝通使,魏孝文帝拓跋宏十分敬重南齊的大臣,每次都親自迎接使者,相談甚歡,恨不得自己手下也有這麽優秀的大臣。他經常對大臣們感嘆:“江南多好臣。”有個叫作李預的秘書令,乃是以前曾給拓跋珪作文化啟蒙的李先的曾孫,就對答道:“江南多好臣,歲一易主;江北無好臣,而百年一主。”意思是說,陛下您說江南多好臣,怎麽就隔三岔五地換皇帝,咱們江北無好臣,皇帝卻很少變更啊。據說孝文帝一時慚愧,半晌沒說一句話。

南北朝就是這樣一個反差強烈卻又趣味盎然的時代,一邊是昏君頻繁更替,一邊是明主勵精圖治。我們不妨順著時人的目光,來重溫那段明主與昏君們的故事。

故事該從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突然去世說起。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的夏天,北魏國都平城內外人心惶惶。基本上每年夏天都要禦駕去陰山以北避暑的皇帝拓跋濬,除了開春時到附近管涔山上的樓煩宮接見各方朝貢的使者,一直呆在平城,沒有任何外出的動靜。這個現象不禁引發了市井間的各類八卦。拓跋濬是一位十分勤政的皇帝,每年都要頒布大量的詔書,並且經常到地方上去探訪民情,十幾年如一日,為何今年格外安靜呢?

不詳的預感不幸成為現實,皇帝的身體出了大問題。北魏的皇帝多有早熟的現象,十一二歲監國,十三四歲就大婚生子的情況很多見。早熟帶來的問題往往是早衰,事實上北魏一朝的皇帝壽命都比較短,但是頭幾個皇帝,無論是被殺的拓跋珪、拓跋燾,還是體弱多病的拓跋嗣,都活到了三四十歲的年齡。只當了太子監國而未登基的拓跋晃雖然只活了二十四歲,但我們以前說過,他的死是宮廷爭鬥的結果,算是一個特例。拓跋濬才只有二十六歲,本不該是大漸的年齡,怎麽就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倒下了呢?

人們於是猜測,拓跋濬很可能得了某種急病,在這年的夏天發作,讓身邊的禦醫們猝不及防,以至於就這麽一病歸西了。夏天移駕氣候涼爽的北方避暑消夏,是占領中原的遊牧民族皇帝保持的一種習俗,從北魏、金、元到清,概不能免。這些皇帝們盡管平日裏騎馬打仗,身體壯碩,卻常忍受不了酷暑的天氣,對於南方人而言十分平常的三十多度的高溫,對於他們簡直就是世紀災難,並且還容易誘發各種疾病。拓跋濬不知怎的著了道,還沒來得及起駕離宮就駕崩了。(勤政的皇帝享祚時間總是偏短,前有拓跋濬,後有雍正,皇帝這份工作有時候也可以是玩命地幹的)好容易平安了一段時間的北魏統治階層,圍繞著帝位和權力,又要發生新一輪動蕩了。

拓跋濬的太子是長子拓跋弘,年僅十二歲,雖說三歲時就被立為太子,聰睿機敏,但並沒有什麽治國的經驗。時任車騎大將軍的乙渾乘機扶太子繼位,假傳聖旨,把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南陽公張天度等幾個實權派人物召到宮中殺害。

平原王陸麗是拓跋濬時的重臣,這個時候正在代城附近的溫泉療養,乙渾對他也忌憚已久,派司衛監穆多侯去向他通報先皇駕崩的消息,讓他進京。穆多侯看出乙渾的意圖,勸陸麗暫且觀望,不要擅自行動,以防乙渾作亂。陸麗不以為然,以忠為本,與穆多侯一起奔平城赴喪。陸麗看不慣乙渾在朝中的跋扈行為,在很多問題上與他起了爭執。乙渾一不做、二不休,把陸麗和穆多侯也給一並殺掉,自任太尉、丞相,位居諸王之上,事無巨細,都由他裁決。他在朝中廣插親信,並進一步掃除異己,順陽公拓跋郁謀劃誅殺乙渾,又被他殺死。

有人在朝中一手遮天,而且頗有嗜殺的傾向,自然有人不服。安遠將軍賈秀就是其中的一個。

賈秀掌管官吏事務,職務類似於南朝的吏部尚書,為人正直。乙渾想為他的妻子謀一個公主的稱謂,便向賈秀提出要求,賈秀不答應。一次,賈秀有事到乙渾府上見乙渾夫婦,乙渾又提起此事,賈秀嚴詞拒絕,說:“公主這樣的稱謂,尊寵之極,豈是你這樣的庶姓人士配用的!我賈秀寧可今天死了,也不會做這樣為後人取笑的蠢事!”乙渾左右無不大驚失色,惟有賈秀神色自若。乙渾夫婦被氣得半天說不出話,礙於賈秀也是幾朝舊臣,不便當面發作,事後直罵:“這個老奴才,真是吝嗇!”處處找機會要陷害他。

賈秀明白必須早日扳倒乙渾,否則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存亡問題,而是魏國“亡無日矣”。而要扳倒權臣,光靠幾個正直的老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更強大的靠山。他們開始秘密聯系皇族宗室,拉攏所有反對乙渾的力量。在此緊要關頭,拓跋弘尊奉的保太後出場了,她就是被呂思勉先生稱為“北魏一朝極有關系之人物”的傳奇女性——文明馮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