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宋魏相爭 十八 沈慶之廣陵平亂

消滅了叔叔劉義宣以後,劉駿認定天命歸他,誰再想造反奪權,一律殺掉。他把劉義宣的女兒全部召到宮裏,改名換姓,冊封為妃嬪,供他享樂(劉義宣諸女也是毫無感情的動物,父親被殺,依然安心侍奉仇人)。其中最為受寵的是他的次女,笑起來尤其迷人。劉駿把她封為淑儀,假稱是大臣殷琰的女兒,以掩人耳目。這位“殷淑儀”寵冠劉駿後宮,無人能及,後來兩兄妹還生下一子,在劉駿諸子之中排行第八,起名劉子鸞,也是萬般寵愛,自不必提。

好色之外,劉駿也極其貪財奢侈。史傳他“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騎射”,用現在的眼光看,相當之聰明。但他卻不知自省,不把才智發揮到重要的地方。他喜歡和大臣們玩賭博遊戲,大臣們也樂得讓他贏得爽,這樣就可以得到賜封的官銜。劉駿一朝大興宮室,鋪張浪費十分嚴重;同時他又喜歡拿國庫裏頭的錢去賞賜,凡是看著順眼,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宮女侍衛,發下去的財物都不在少數。這樣日復一日,國庫怎麽可能不虧空?不過劉駿也有對策。他定下規矩,地方上的刺史官吏卸任回到京城建康時,都要向朝廷上貢財物。有些官吏在地方上搜刮得不少,以為滿足皇帝要求的數量也就夠了,可是劉駿不幹。他收完官吏孝敬的財物之後,又笑容滿面地把他們留在宮中,與他們賭博,一直玩到掏光他們的口袋,才肯罷休。這樣的流氓皇帝,跟他講什麽道理都是不中用的。

所以不如索性造反,獻身嘗試者大有人在。

首先是劉駿的十弟武昌王劉渾。人如其名,這家夥也的確夠渾的。孝建二年(公元455年),他十七歲,劉駿給他的官職是在襄陽當雍州刺史。他閑來沒事,就和身邊一幫文人起草文檄,自稱楚王,又立年號永光,把底下的幕僚玩伴封為百官。說起來就是小孩子還沒長大,玩玩而已。可是有心人(當然是有心升官者)可不這麽想,他的長史王翼之得到了這份文檄,秘密交給了劉駿。劉駿大怒,把他貶為庶人,之後就勒令他自殺。

這是屬於遊戲人生的,或者說沒事找事型。有些人就比較識相,比如劉駿的七弟建平王劉宏。文帝活著的時候最寵愛他,但是他這個人謙恭內斂,也明白政治這東西,你實力不行的時候只能裝孫子,所以在劉駿朝中比較受信任。他“運氣”也不錯,體質差,很小的時候就大病小病不斷,結果在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就一病嗚呼,得以善終(這種政治混亂的時候,從政之人能夠一生平安就值得燒高香了,有時候早病早死反而成了好事)。

當然也有真正圖權謀逆之人——劉駿一向忌憚的六弟竟陵王劉誕。

劉誕其實是很有作為的一位親王。元嘉末年的北伐戰爭中,他的表現中規中矩,也很受文帝重視。討伐劉劭和劉義宣的戰爭中,他都站在劉駿一邊,出了不少力。我們以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他的這些行為都或多或少有為自己謀私利的目的。

劉誕給自己大造府第,雖然規模不可能有皇帝的宮殿大,但建築極盡精巧,園林極盡優美,在當時也是出了名的。更有甚者,他在自己府第中聚集了各方的文武英才,還配備精甲利器,招致了劉駿的猜忌。劉駿派他去做南兗州刺史,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上任,對他進行觀察。

劉誕自然也明白哥哥的意圖,他以北魏常入寇邊境為名,修治城防,聚糧整軍,把廣陵搞成了一個軍事基地。廣陵離北方的邊境線還遠得很,劉誕這麽一搞,連民間都開始盛傳劉誕要舉兵造反了,南面的朝廷不可能不作出反應。

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劉駿對劉誕攤牌,他令有司上奏劉誕所犯之罪,貶其爵位為侯。然後任命義興太守垣閬為兗州刺史,讓他帶著羽林禁軍去廣陵上任,乘隙襲取劉誕。按理說這件事情安排得很周密,應該能迅速成功,可不知是否因為沒有打點好,負責開門內應的典簽不小心把垣閬的行動計劃透露給了劉誕的手下。劉誕收捕了典簽,大閉城門。垣閬天亮進不了廣陵城,反遭到劉誕手下精兵突然出城襲擊,全軍潰敗,垣閬也被殺死。

劉駿只好下詔內外戒嚴,任命身邊最為信賴的將領沈慶之為南兗州刺史,率領大軍討伐劉誕。劉誕聞聽風聲,就派人強行焚燒廣陵外城的民房,把居民都趕入廣陵城,然後閉門自守。(僅從劉誕的這一行為就能看出,他即使能當上皇帝,作為也不會比劉駿英明多少,劉氏一家子的基因已經壞掉了)

沈慶之兵臨城下,劉誕還沒體會到敵人的強盛,不可一世地鄙夷說:“沈先生都滿頭白發了,何苦來這裏送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