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十六 宋文帝誅臣親政(第2/3頁)

謝晦沉吟半晌,緩緩道:“荊州乃用武之地,兵糧充足,姑且一戰,萬一打不贏,再走不遲!”於是讓何承天書寫表文,準備以“清君側”(指的是宋文帝身邊的王弘、王曇首、王華這三位誣陷忠良)為名起兵。

(何承天給出的上策基本上就是謝晦此時的唯一選擇,乘早動身,還可以像司馬休之那樣客死他鄉,到了北魏說不準還能混出點名堂。謝晦賴以對抗朝廷的荊州地處長江中遊,自東晉末年以來就一直是割據的主要場所,從桓玄、劉毅到司馬休之,無不如此。但這幾位的下場呢,竟沒有一次成功的先例,可見以荊州一州之兵對抗天下,其可行性大有問題。謝晦若能仔細研究以前幾位軍閥失敗的教訓,也許就不會冒險做出打不贏再走的決定,所以謝晦此人缺少一點自知之明。)

宋文帝那邊搶先行動,他將屯兵廣陵的檀道濟招入建康,對之安撫;然後下詔公開徐、傅、謝三人殺二王的罪行,命有司捉拿徐、傅二人,對於謝晦,他則派到彥之為前鋒,檀道濟為後繼,即日征討,並讓雍州刺史劉粹阻斷其向北的退路。

謝皭正在中書省值班呢,風聲一動,便立即派人通報傅亮:“宮內要行動了。”

傅亮找了個借口跑回家,又派人告訴徐羨之。徐羨之自從歸政後一直心驚膽戰地過日子,聽到消息後二話沒說,一個人跑出城西,找了個燒陶的土窯,自縊而死。

傅亮出城逃跑,也許是想死在兄長傅迪的墓前吧,半道上被屯騎校尉郭泓收捕。文帝專程派人送詔,說:“以傅公在江陵迎駕之誠,朕當保你諸子無恙。”

傅亮仰天長嘆:“我傅亮受先帝之托,廢黜昏君而立明主,是為社稷著想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於是一片刀光血影,傅亮被斬首,妻子兒女遷往建安(今福建建甌);一同被殺的還有徐羨之的兩個兒子,以及謝晦之子謝世休;謝皭暫且收押,只有徐羨之的哥哥僥幸被赦免。

就剩下一個謝晦了,宋文帝向檀道濟求教討伐謝晦的方略,檀道濟對這位昔日的同事十分了解,答道:“微臣曾與謝晦一同隨先帝北伐,入關大戰中的計策,十有八九都是謝晦所獻,他的才略自有過人之處。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從沒獨自帶兵打過仗,指揮作戰恐非所長。微臣了解謝晦的才智,謝晦也了解微臣的勇武。如今我奉命討逆,一戰必擒他前來!”

宋文帝大喜,立即下令戒嚴,到彥之、檀道濟等諸軍並進,攻打謝晦的江陵。謝晦也已得到了徐、傅二人的死訊,便傳檄天下,討伐皇帝身邊的三王,以弟弟謝遯為竟陵內史,以一萬兵士留任,以大將周超防備北面的劉粹,自領兵兩萬兵發江陵,舟艦眾多,在江面上連成一片,旌旗蔽日,蔚為壯觀。謝晦登高遠望,不禁感嘆:“可恨不能以此大軍為勤王之師啊!”

謝晦順江東下,部將庾登之很快就逼近了到彥之進駐的彭城洲(今湖南嶽陽東北,位於長江南岸),中兵參軍孔延秀攻打彭城洲,到彥之的部下蕭欣大敗,丟掉了彭城洲,向東潰退。到彥之軍心浮動,眾將都想退守下遊夏口,到彥之則堅持屯兵彭城洲東面的隱圻,靜候檀道濟的軍隊。

謝晦見宋兵龜縮不出,便得意起來,還天真地上表提出條件:“陛下若現在處置三王,臣立刻就勒兵西歸,回去復任。”

謝晦正得意著,到彥之的“後援團”檀道濟抵達,與其合兵一處,戰船紛紛停往岸邊。謝晦見了檀道濟旗號,又驚又怕——原本還指望與他並肩作戰,現在卻成了對抗疆場的仇敵。謝晦心中沒底,連日在江北觀察敵情,一開始見對岸敵船不多,頗為輕視,也不馬上出戰。

漸漸地,下面上來的船只越來越多,前呼後應,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邊,謝晦手下的兵士們再無戰心。南岸列艦完畢,便以排山倒海之勢往荊州軍猛攻,荊州軍立時崩潰。謝晦連夜逃跑,在巴陵(今湖南嶽陽)坐小船前往江陵。

駐守江陵的將軍周超剛剛擊敗了前來攻打江陵的劉粹,還指望領賞呢,一聽說謝晦兵敗回江陵,明白大勢已去,連夜孤身一人投降到彥之。

謝晦部眾走的走,降的降,只得遵照何承天的中策行事,帶著弟弟謝遯等七人騎馬北逃。偏偏謝遯不爭氣,身體肥胖,騎不得馬。謝晦一路上不停地等他,行進速度非常之慢,終於在至安陸延頭(今湖北大悟東南)一帶被人捉住,送往建康。

謝晦兄弟子侄及其同黨孔延秀、周超等均被判處斬。臨刑之際,謝晦的侄子謝世基口占四句,道:

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

一旦失風水,翻為螻蟻食。

謝晦應聲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