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五 拓跋珪功過(第2/2頁)

多年戰事使拓跋珪的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他擔心自己未老先衰,就服用一種叫做“寒食散”的藥物。這是當時流行於漢族士人中的藥物,主要用於排解心理上的焦慮和不安(可見是有閑階級的喜好之物,普通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呢,哪裏有工夫吃這種藥)。這種藥本來是東漢名醫張仲景首創用來治療傷寒的,可經過改造卻成了一種古代毒品,吃了之後容易上癮,而且容易發作。發作起來是個什麽現象呢?其實就和狂躁症的症狀差不多:全身發熱、躁動不安、狂奔暴走,等等。拓跋珪服藥一多,藥性的發作自然就越來越頻繁,他常常幾日不醒,或者幾日不食,甚至一個人無緣無故地自言自語,脾氣更是暴躁不安,喜怒無常。漸漸地,他的疑心病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靠近他的人有時會無故被他當場刺死(這一點很像晚年的曹操,濫殺無辜,心狂意亂,作為一代君主,這些特性都是逃不過後人的詬病的。順帶說一句,拓跋珪與曹操在經歷上也確有相似之處)。大臣們因為不經意的一句錯話,就可能被他處死,就連他的親人功臣也不例外。拓跋遵因為酒後失禮,就被拓跋珪賜死;司空庾嶽由於服飾艷麗、舉止傲慢,也被拓跋珪處死;拓跋珪的另一名堂弟,曾在征燕戰爭中立下漢馬功勞的衛王拓跋儀見拓跋珪誅殺大臣,心中自疑,就帶著家人想逃出國去,卻被拓跋珪派人追回賜死。

北魏民心陷入動蕩不安之中,國內又不斷出現天災,拓跋珪了解到這些情況,雖有認錯之意,卻十分消極,沒有什麽補救的手段,他唯一的顧慮是皇位的繼承權問題。他立長子拓跋嗣為太子後,因擔心將來出現母後專權的現象,決定參照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舊例,將拓跋嗣的親生母親劉貴人殺死,這就是北魏後世一直承襲的“子貴母死”的制度。應該說,這一制度客觀上對於後來北魏政權的穩固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當時遇到了小小的麻煩。拓跋嗣是個十分孝順的孩子,在宮中日夜啼哭,拓跋珪知道後十分生氣,命令拓跋嗣立即進宮。拓跋嗣的手下都說:“皇上現在脾氣不好,又發著火,進宮必有不測,不如先找個地方暫且躲起來,等皇上怒氣消了再進宮。”拓跋嗣覺得有理,就悄悄出宮,隱匿在外。

太子失蹤,拓跋珪更是受了刺激。他的另一個兒子清河王拓跋紹是個典型的遊街串巷的無賴公子,其母賀氏是拓跋珪母後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親姨母。拓跋珪年輕時在賀蘭氏的部落中見她長得十分漂亮,也不顧及她已是有夫之婦,便要把她娶來,賀太後反對,勸他說:“絕對不可以,她長得過於漂亮了,而且已經有了丈夫,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拓跋珪不聽,派人暗殺了姨母的丈夫,把她強行娶來,生下這個“逆子”。

拓跋紹整日裏打劫行人,以此為樂。拓跋珪聽說後很氣憤,把他倒吊起來扔到井裏,即將斷氣時才撈出來。為了這個兒子,拓跋珪與賀氏夫人常常吵架,吵得不可開交,終於有一天,實在不耐煩了,索性將她囚禁起來,準備處死。

賀夫人也不甘心坐以待斃,她秘密托人捎信給拓跋紹,讓他來救自己。年僅十六歲的拓跋紹,於是帶著自己的手下與宮人宦官組成的“雜牌軍”,連夜翻墻入宮,一直沖到拓跋珪居住的天安殿。拓跋珪末年的暴躁情緒已經造成了宮中的恐怖氣氛,守衛們人人自危,竟不敢阻攔,只有人大聲叫道:“賊人來啦!”拓跋珪從夢中驚醒,見勢不妙,到處尋找防衛的武器而不可得,這位三十九歲的開國皇帝就這樣死在了親生兒子的手中。

拓跋珪一生,年輕時是武功,初步奠定了北魏的生存空間;中年後有一定的文治,開始積累一個朝代的文化底蘊;可惜末年還是逃不過性格的宿命,其行為某種程度上也破壞了前期的成果。不過,他所遺留下來的這個新帝國,已經足夠子孫後代經營開發一段時間。拓跋氏所面臨的次一課題,是如何將拓跋珪的基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