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五章 明朝聯軍大反擊

在之前的幾年裏,由於日本海軍充分領教了李舜臣的威力,以至於在慶長之役開戰之前,秀吉就決定想個什麽法子把這位海軍天才從地球上抹殺了。

明面的打仗是沒希望的,背後的暗殺也是不靠譜的,想來想去,只有政治陷害這一條路了。好在千百年來,朝鮮跟中國學了那麽久,富國強兵沒學會,政治鬥爭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於是,日本方面故意放出風去,說加藤清正會在全羅道登陸,聽聞此言的朝鮮宮廷立刻下令李舜臣出海阻擊,打算將加藤清正消滅於大洋之上。

然而李舜臣拒絕了。

原因有二:首先,加藤清正部總共有三萬多人,上千艘戰艦,李舜臣不過幾千人外加數百條破船;其次,李舜臣是學過算術的。

所以,抗命了。

這種行為是正確且勇敢的,後果卻是嚴重的。

當時朝廷上下就嘩然了,大家認為李舜臣膽子太大了,才打了幾個勝仗就公然不把王命放在眼裏,實在是有些囂張過頭,再加上一批被日本收買的朝鮮人在民間四處散布李舜臣勾結日本,拿了日本好處費之類的無聊謠言,所以,李昖打算將其罷官。

不過,很快就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意見,為首的正是元均。

元將軍的意思是:罷官是不夠的,處死還差不多。

估計李舜臣平時做人實在做得太失敗,在這個節骨眼上居然沒一個人站出來公開反對這個提議。

所以,他就這麽被關入了死牢。

不幸中的萬幸是,李舜臣依然有一個朋友。

他就是柳成龍。

在這最危險的關頭,柳成龍站了出來,為自己的發小辯護並且奔走相告,總算是讓李舜臣從死牢裏給放了出來。

不過,死罪能免,活罪難逃。出獄後的李舜臣變成了一介白衣,也就是普通的長槍小兵,並且還有紅頭文件,明確規定此人“永不錄用”。

現在,元均死了,朝鮮的海軍基本算是完了,朝廷總算是想起了李舜臣,連忙又將他從小兵帳篷裏給解放了出來,重新任命為節度使,並且將一支船隊交付於他指揮,讓他帶領著這支隊伍全權負責抵禦日本從海洋而來的進攻。

用來抵禦日本海軍的船隊,總共只有十二艘船。

我沒騙你,真的只有這些,其他的都被元均給敗光了。

縱然是李舜臣,也沒辦法了。

在撲滅了朝鮮水上力量後,日軍轉而將矛頭對準了漢城,不過在麻貴、解生兩人的拼死防衛下,總算是守住了朝鮮的首都。

差不多也就在這個時候,明朝方面的援軍終於如數全員開到了。

總大將邢玠以下,共分三路:東軍指揮,麻貴;西軍指揮,劉鋌;中軍指揮,董一元。

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個人吧。

邢玠是時任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屬於幕後指揮的級別,當時並不在朝鮮,對於不出場的人,我們就暫且忽略一下。

麻貴,大同人,回族,父親麻祿,嘉靖年間的大同參將。他自年少參軍,一路做到都指揮僉事,之後,又擔任了大同的新堡參將。在此期間,發生了韃靼入侵事件,邊城山陰、懷柔等地相繼如數被攻陷,唯獨麻貴負責的右衛城絲毫不動,安然無恙,也因為此,戰爭一結束他便被提拔當上了副總兵。之後,他又相繼擔任了當時叛亂、入侵頻發地區的寧夏以及大同的總兵。

明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寧夏發生兵變,當地豪族哮拜起事作亂,時任寧夏總兵麻貴奉命出兵平叛,在那裏,他碰上了一起來的李如松。

最後的結果是哮拜被兩人聯手打敗,並且滅族。

從此,麻貴晉升到了“名將”的級別,而他們麻家,也成了赫赫有名的將門,跟李成梁的老李家被合稱為“西麻東李”。

這次麻貴擔任的職務是備倭總兵官,也就是三路大軍的現場指揮總負責。

劉鋌,南昌人,廣東總兵劉顯之子,自幼隨父上戰場,從緬甸一直打到貴州,被人稱作劉大刀,作戰時用一杆一百二十斤的鑌鐵大砍刀,根據史書記載,他能夠拎著這杆大砍刀在馬上“輪轉如飛”。

這顯然是誇張的修辭手法,事實上,劉鋌之所以成了後世所稱的“名將”,純粹是因為這家夥運氣好,死在了努爾哈赤的手裏。偏偏明史是清朝人寫的,清朝的史書自然要將自己的開山老祖努爾哈赤給盡量往高了擡,而擡高努爾哈赤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將栽在他手裏的敵人也擡高一下。

最後一個董一元,雖然比起前面兩人,名聲方面是低了不少,但是能力卻一點都不差。他也是將門之後,父親董旸在嘉靖年間為宣府遊擊將軍。當時,蒙古部族首領俺答進犯滴水崖,董旸力戰至死,朝廷對其追贈嘉勉。其兄董一奎,曾任都督僉事,先後鎮守山西、延綏、寧夏三省邊防,以勇猛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