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三章 和風壓倒唐風

藤原時平,時年(公元894年)23歲,雖然年輕,卻已官居三位中納言(唐名黃門侍郎)兼右近衛大將(唐名虎牙大將軍)。

之所以能如此身居高位,全因為他爹是藤原基經,同時還是藤原北家嫡流當主藤原忠平的哥哥。

這裏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麽叫藤原北家。

還記得當年那被天花奪去了生命的藤原家四兄弟嗎?也就是藤原仲麻呂的親爹和三個叔叔:藤原武智麻呂、藤原麻呂、藤原房前以及藤原宇合。

這四個人,合稱藤原四家,按照上述的順序,分別代表了藤原南家,藤原京家,藤原北家和藤原式家。

因為出身豪華尊貴,故而和菅原道真大不相同的是,藤原時平的仕途堪稱是一條金光大道,17歲的時候,就擔任了道真45歲才混上的藏人頭。

而菅原道真自出道後,花了二十二年才混到的參議,藤原時平只花了五年,而且還是在沒有被外放掛職鍛煉的情況下,就輕松上位了。

不過時平倒也並非是那種單純的紈絝,用宇多天皇的話來講,就是這家夥雖然年輕風流,而且還是仗著祖上的光威才得以青雲直上,但是在國家政治方面卻是得心應手,當屬輔國重臣。

寬平九年(公元897年),宇多天皇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突然退位,將皇座讓給了年僅13歲的皇太子敦仁親王,即後來的醍醐天皇,自稱太上天皇。

臨走前,宇多上皇親自指定了輔政大臣兩名:大納言藤原時平、權大納言菅原道真。

大納言,唐名亞相,在朝廷不設太政大臣的情況下,此官乃太政官之首。

權大納言就是大納言的副職。

之所以要把藤原時平立於菅原道真之上,理由當然因為他爹是藤原基經,但在宇多上皇寫給醍醐天皇的信中,他卻表示,道真是大學者,既有學問又會治國,而且年長成熟富有經驗,所以你要有事的話,還是盡量問他吧。

就這樣,菅原道真實際上一躍成為了群臣之首。

他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革——而且還是針對國家制度的大改革。

就在當上大納言的當年,菅原道真發布了一道政令,承認土地私有,並且要求掌握著土地的全日本各豪族,每年按照一定的比率給中央交稅,不許少,但更不許多——多收農民們的。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豪邁很大膽的決定,其實卻也沒那麽誇張。

雖然大化改新時就說好了土地都歸國家所有,但實際上這個政策並非是一塊毫不透風的鐵板。早在天平十五年(公元743年),為了改變當時日本貧窮、糧食產量低下、土地無法被全面開墾的悲慘局面,聖武天皇特地頒布了一部名為《墾田永年私財法》的法律。

這部法律文如其題,就是無論何人,只要去開墾了土地,那麽除去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上交給國家公糧之外,剩下的無論是糧食也好土地也罷,都將永遠是此人的私有財產。

而這些開發者,也有一個法定的名稱,叫開發領主,簡稱領主。

至於那些被開墾而私有的田,也有個專門的稱謂,叫做名田,即有名字的田,換言之就是私人的田。所以領主們有時候也會被叫做名主。

再後來,有的領主因為名下的田地很多,地盤很大,於是便被人叫做大名。

我們熟知的“戰國大名”“江戶大名”這些名詞,其實就是這麽來的,它們真實的意思就是戰國時代或江戶時代的大地主。

再說這部《墾田永年私財法》,堪稱是首次挑戰了日本從大唐搬來的那一套制度,但卻並不長久。天平神護元年(公元765年),當時正紅得發紫的道鏡認為私有土地對國家財政不利,於是便廢除了《墾田永年私財法》。之後的一百來年裏,該政策廢了立,立了再廢,折騰了很久,以至於最終進入了一個灰色狀態中,即國家的律法雖然是明著不允許私有土地的,但事實上下面的豪族們早就都成地主了,朝廷對此沒有任何辦法,畢竟朝令夕改理虧在先,而且也確實不可能完全將這些擁有著土地的豪族清理幹凈,能做的唯有默認。

於是最終苦了國家和農民,前者因為收不到稅而一直積貧積弱,後者則血汗錢被吸了個幹凈從而生不如死,而且名為交國稅,實際上天知道是落到哪個土豪的口袋裏去了。

現在菅原道真搞的這一手,等於是讓原先的灰色制度直接擺正了姿態,在徹底承認土地私有的同時,也明碼標價收費,既保障了國家的收入,也不至於太虧了農民。

只不過這麽一來土豪們該不幹了,雖說這年頭哪有皆大歡喜的事情,有賺必有賠,可那賠本的買賣真要落在了自己的頭上,則任誰都不會樂意的。

土豪不是農民,斷然不甘吃啞巴虧的,面對道真的大刀闊斧,他們紛紛在朝中找起了內援,企圖和廟堂重臣們聯合起來裏應外合,共同抵制那個出手比黑社會還狠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