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全世界的財富,盡在您的掌握”(第4/6頁)

阿爾布開克相信上帝給了他神聖的使命,而夜空中的一個奇觀更加強了他的這種信念。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

當我們停泊在那個地方的時候,祭司王約翰國度的上空出現了一個符號,形似十字架,非常耀眼,一朵雲飄在它上方。雲在接近十字架的時候,分散成無數碎片,沒有接觸到十字架,也沒有遮掩它的光輝。船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奇跡,許多人跪下,接受上帝的旨意。還有很多人虔誠地流下了眼淚。[24]

阿爾布開克努力勸服領航員和船長們,要求他們頂風渡海去西岸,但他們不肯挪動。

在橫遭赤日炙烤的沙丘中度過的這幾個月裏,阿爾布開克繼續撰寫一份關於紅海的詳細報告,並將其發回裏斯本。他盡可能地搜集關於紅海的所有信息,涉及氣候、地理、航海、港口、政治和部落從屬關系。他派遣卡拉維爾帆船去調查珍珠養殖場,詢問關於祭司王約翰富饒金礦的情況,最終得出了結論(讓他的部下長舒了一口氣),紅海西岸的馬薩瓦比他目前所在的島嶼更適合建造要塞,因為“馬薩瓦背後的海岸就是祭司王約翰的土地”。[25]葡萄牙人對祭司王約翰這個半神話的基督徒的信仰還很強烈。他告訴曼努埃爾一世:“現在我掌握了關於紅海方方面面的完整信息。”[26]

葡萄牙人持續不斷的情報搜集活動有很多種形式。總是有一些人願意冒險,不管有多危險。秉承佩羅·達·科維良(若昂二世國王派往印度的間諜)的精神,一個叫費爾南·迪亞士的人志願執行了一些長途的間諜任務。迪亞士可能是個皈依基督教的穆斯林,也可能是葡萄牙人,被摩洛哥人俘虜,在直布羅陀被囚禁了很長時間。不過,相關的史料不太明確。無論如何,他精通阿拉伯語,對伊斯蘭教儀式、祈禱和《古蘭經》經文非常熟悉。他提出,他可以前往阿拉伯半島的沙漠海岸,然後取道吉達、麥加和蘇伊士去開羅,在亞歷山大港搭乘威尼斯船只,帶著給國王的情報返回葡萄牙。他的掩護身份將是一名逃亡奴隸。於是,葡萄牙人給他的腿加了腳鐐,用一條獨木舟將他送到大陸。他的衣服裏縫了寶石,以便沿途出售,作為活動經費。他安然無恙地返回了葡萄牙,向曼努埃爾一世做了報告。迪亞士後來返回了印度,並顯然又長期在紅海搜集情報。科雷亞認識他,說他“死時非常貧寒”。[27]

阿爾布開克特別希望獲取關於蘇伊士(位於紅海北端)和馬穆魯克艦隊構成的情報。根據他認為可靠的信息來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證實了他多年來的猜測,即馬穆魯克艦隊可以說基本上不存在。馬穆魯克海軍在第烏慘敗,然後是聖約翰騎士團截獲了從黎巴嫩運往埃及的木料,所以蘇丹的海軍力量遭到了致命打擊。他宣稱蘇伊士已經是一片廢墟,那裏只有十五艘小型帆船。

侯賽因離開印度之後,馬穆魯克王朝對海戰的熱情消退了,沒有再建造任何船只。他們在蘇伊士只有三十人守衛那些船只,抵禦時而發生的阿拉伯人的襲擊……他們每天早上向船只灑水,以防止木板被曬裂。那裏沒有克拉克帆船,沒有木材、木匠、桅杆或船帆。[28]

事實上,每年都吵得沸沸揚揚的伊斯蘭艦隊大舉入侵的傳聞只不過是異想天開。

阿爾布開克按照他一貫的表達習慣,吹噓葡萄牙人向紅海的試探給敵人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我可以向陛下保證,紅海由於我們的入侵而心驚膽寒、空空蕩蕩,沒有一艘船或獨木舟在紅海之中航行,就連鳥兒也不敢在那裏著陸。”[29]他的分析結論是,如今吉達和麥加糧食匱乏,蘇丹的政權搖搖欲墜。

他的話有些誇大其詞,但總的來講,他的評估驚人地準確。葡萄牙人向紅海的進犯令伊斯蘭世界瞠目結舌。在亞丁遭到攻擊後,當地謝赫派遣迅捷的競賽用駱駝,將消息送到阿拉伯半島的吉達和麥加。麥加駐軍開往吉達,做好了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準備。另一峰駱駝將消息從麥加送往開羅,只花了九天時間。到5月23日時,葡萄牙人的入侵已經盡人皆知。開羅城內一片張皇失措,蘇丹呆若木雞,星期五的祈禱中也添加了特殊的內容。蘇丹匆匆在賽馬場集合了一支部隊:“他們身穿鏈甲,頭戴鋼盔,背著彎刀。出征名單上有三百人……蘇丹的一隊馬穆魯克士兵奉命駐紮到蘇伊士,開始造船。”[30]6月中旬,蘇丹命令軍工廠總指揮及其部下護送火炮到蘇伊士,但“沒有餉銀”。

開羅編年史家伊本·伊亞斯記載了此項備戰計劃的瓦解。沒有人真的離開城市。6月15日,部隊再次集合到賽馬場,但拒絕出動:“除非領到一筆獎金,否則我們不走。我們不想在沙漠裏餓死渴死。”[31]蘇丹大發雷霆,當即離開操練場。事實上,馬穆魯克政權的確在崩潰邊緣。蘇丹擔心城內發生叛亂。到9月時,伊亞斯報告稱局勢沒有變化,紅海傳來的消息卻更糟了。他記載道:“歐洲人放肆地阻礙紅海貿易,扣押貨船;他們占領了卡馬蘭島,這是通往印度道路上的一個關鍵中轉站。”[32]從1514年到1515年,一個月一個月地流逝,馬穆魯克王朝的癱瘓狀態沒有任何好轉,一方面是葡萄牙人的侵襲,另一方面是聖約翰騎士團的海上封鎖。“去年一年,沒有任何船只抵達亞歷山大港的港口;沒有任何貨物運抵吉達,因為歐洲海盜在印度洋恣意遊弋;上一次有貨物在吉達上岸,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1515年7月,身處吉達的第烏戰役指揮官侯賽因還在哀求蘇丹“盡快派來增援部隊,免得歐洲人占領整個印度海岸,並且他擔心吉達遭到攻擊……蘇丹在各地都遇到麻煩”。[33]直到1515年8月,一些士兵因為“身體過於羸弱或患有性病”[34]而被剔除,才有說得過去的部隊出發前往蘇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