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競賽

1486~1495年

裏斯本的聖喬治城堡坐落於一個崎嶇的海岬之上,視野極佳,可以遠眺塔霍河。城堡收藏的寶物包括一張豪華版的世界地圖。它是若昂二世國王的父親阿方索五世三十年前聘請威尼斯的一位僧侶地圖師繪制的,目的是囊括當時最尖端的地理知識。

毛羅修士創作了一幅非同小可的藝術品,極其詳盡,飾有金葉、波浪起伏的蔚藍大海和帶有鋸齒形城堞的城市的圖像,熠熠生輝。它就像一張巨大的圓盾,寬10英尺,根據阿拉伯傳統,上南下北。它展示了任何歐洲人制作的地圖都不曾表現的東西:它將非洲描繪為一塊獨立的大陸,其南部有一個海角,他稱之為迪亞布角。盡管非洲的形狀被嚴重扭曲,而且很多細節因為若昂二世時期的發現已經顯得過時,但毛羅修士努力根據他掌握的證據來創作。威尼斯與東方的貿易關系歷史悠久,因此威尼斯是關於歐洲之外世界的信息與旅行者故事的交換中心。

除了圖像,地圖還配有數百條用紅色或藍色墨水寫的文字評論,信息主要來自馬可·波羅的耳聞目睹,一位名叫尼科洛·達·孔蒂[1]的15世紀旅行家的記述,以及“葡萄牙人執行或籌劃的所有新發現的信息”。[2]“很多人認為,並且寫道,海洋並沒有環繞我們整個可居住的陸地和南方的溫帶,”毛羅在他的地圖上寫道,“但有很多證據可以支撐相反的觀點,尤其是葡萄牙人的證據,他們的國王派遣他們乘坐卡拉維爾帆船,去親眼查看真相。”他特別提到香料群島和印度洋各港口(葡萄牙人特別對其感興趣),並直截了當地反對托勒密地理學的一個關鍵概念:印度洋是一片封閉的海洋。毛羅相信存在一條從歐洲通往東印度的海路,他給出的證據包括古代地理學家斯特拉波對這樣一次航行的記載,以及一個關於中國平底帆船環繞非洲航行的故事(可能是孔蒂講述的)。

毛羅修士的地圖以視覺形式表達了葡萄牙人尋找通往東印度海路的雄心壯志。它也突出了歐洲人是多麽無知。世界從來不曾如此分裂過。歐洲人在中世紀與東方的接觸比羅馬帝國時期少得多。馬可·波羅曾徒步和騎馬,取道蒙古人控制下的絲綢之路,然後乘坐中國平底帆船渡過印度洋。他的記述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力,因為到15世紀時,歐洲與東方的幾乎所有直接聯系都被切斷了。蒙古帝國已經土崩瓦解,遠途陸路貿易路線由此消失;在中國,新朝代明朝在寶船的偉大遠航之後,產生了仇外心理,封閉了自己的邊境。除了孔蒂的報告之外,歐洲人對東方的幾乎所有知識都還是差不多兩百年前留下的。伊斯蘭世界把基督教歐洲封堵起來。奧斯曼人攻入了歐洲,封鎖了歐洲去往東方的陸路。開羅的馬穆魯克王朝[3]控制著令人垂涎的東方財富,通過亞歷山大港和大馬士革,以高額壟斷價格兜售東方商品。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從馬穆魯克王朝那裏購買香料、絲綢和珍珠,但對於這些東方奢侈品的來源,只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傳言。

康企圖繞過非洲之舉的失敗並沒有讓若昂二世灰心喪氣,他繼續堅持。他探索研究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不會輕易排除任何可能性。兩名僧人奉他的禦旨,在地中海各地搜尋關於東方祭司王約翰的信息。關於哥倫布提議的西進路線,若昂二世也下了賭注。他雇用一名叫作費爾南·德·烏爾默的佛蘭芒冒險家,授權他自費率領兩艘卡拉維爾帆船向西航行四十天,允許他占據他發現的任何土地,王室提成其全部收入的10%。也就是說,國王認為西進路線主要是推測,可能性不大,但他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於是將這項冒險事業承包給了私人。看起來烏爾默似乎沒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兩名僧人也因為不懂阿拉伯語,在耶路撒冷被攔回來。若昂二世無所畏懼,繼續努力嘗試。

國王在自己身邊聚集了新一代的忠心耿耿且才華橫溢的航海家、水手與冒險家。他選拔這些人的時候看重的是才華,而不是出身地位。他呼籲這些人做一次最後的沖刺。1486年,他精神百倍地籌劃了三路並進的計劃,去解決印度問題並找到祭司王約翰。他打算在問題的兩端同時下手。一路是集中力量於非洲西海岸,超越康立下的石柱,繼續南進,努力繞過非洲;沿途,探險隊將派遣會說葡萄牙語的非洲土著深入內陸去打探傳奇基督教國王的消息。同時,為了彌補從陸路前往東方計劃的失敗,他招募會說阿拉伯語的人,進入東印度腹地,去打聽香料產地、基督教國王和通往印度洋的可能航線。

1486年10月,也就是康(或者他的船只)回國不久之後,若昂二世任命宮廷的一名騎士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去指揮沿著非洲海岸的下一次遠航。大約在同一時期,他為從陸路去往印度洋的探險選擇了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