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〇章 冉有和子貢(第3/5頁)

“端木賜。”子貢說。

“端木賜?你是不是孔丘的學生?”伯嚭又問,他聽說過子貢的名字。

“對。”

“哦,怪不得這麽有學問。”伯嚭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當初孔子為吳國使者解答骨節專車的事情在吳國已經人人皆知了,所以伯嚭知道孔子非常博學。

到了這個時候,伯嚭真是對子貢刮目相看了,態度一下子溫和了很多。

伯嚭對孔子很有興趣,問了很多孔子的事情。子貢也不客氣,一通忽悠,把老師吹上了天,把老師說得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七十二行無所不曉,把個伯嚭忽悠得雲裏霧裏。

“哇噻,孔子怎麽什麽都會啊?真是聖人哪。”伯嚭驚訝地問子貢,這時候他也改口稱孔子了。

“當然,老師就是天降的聖人,所以什麽都會。”子貢忽悠得眉飛色舞,這時候什麽都敢說。

“你,你不是在忽悠我吧?”伯嚭笑著問,他突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你一定是在誇大了。”

“嘿嘿,太宰,跟您這麽說吧。我子貢就是一堆土,我老師則是一座高山,你認為我這一堆土能增加山的高度嗎?”子貢繼續忽悠,他的口才確實非常出色。

“那,你對孔子的知識有斟酌取舍嗎?”

“老師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大酒樽,誰要是不去飲,誰才是傻瓜呢。”

兩人又聊了一陣,伯嚭對孔子幾乎已經到了崇拜的程度。

“那,我想請孔子來吳國做事,幫我轉達一下?”伯嚭現在最想見的人就是孔子了。

“不瞞太宰說,我老師現在身體不好,而且對當官沒有任何興趣了。您的問候我會替您轉達,至於去吳國當官,我看,還是算了吧。”子貢替孔子謝絕了,他不看好吳國和伯嚭。

“那什麽,你怎麽樣?有興趣跟我去吳國嗎?”

“我?我先跟老師再學幾年,然後我去找您吧。到時候您不要裝成不認識我啊,哈哈哈哈。”子貢找了個理由謝絕了。

子貢告辭的時候,伯嚭依依不舍,送他出門,外帶了一份吳國特產作為禮物。

後來子貢把這件事情跟孔子說了一遍,孔子很感動地說:“太宰是我的知己啊。我小的時候出身微賤,所以什麽都學。君子會認為自己的才能太多嗎?不會的。”

按《論語》。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

子貢回到魯國,向季康子報告了自己這趟出使的情況,並且告訴季康子:“你可以不用去,吳國人不會把你怎麽樣。”

“既然吳國人不會把我怎麽樣,我看,我還是去吧。”季康子還是有些擔心自己不去會招來吳國人的討伐,所以決定還是去。

就這樣,季康子最終還是去了鄫地見伯嚭,臨行前邀請子貢留在季孫家,不過,子貢拒絕了。

【子貢的分步走】

子貢從魯國回到了衛國,孔子急忙向他打聽魯國的事情,子貢把自己的所見所為一五一十說了一遍,孔子聽得很仔細,還不停地發問。

師徒二人一直聊到半夜,子貢才告辭而去,孔子則有些意猶未盡。

“唉,老師是該回去了啊。”子貢暗想。

除了為老師的將來想辦法之外,子貢覺得也應考慮自己的未來了。對於孔子,子貢已經非常敬仰,老師的學問,老師的為人都讓子貢佩服得五體投地。不過,老師的處世態度並不是子貢所喜歡的。

按照子貢的想法,現在就該出去經商了,他對自己的商業頭腦非常有信心。可是,子貢也知道,老師對自己的期望越來越高,如果自己不按照老師的意願去當官,反而去從事老師最討厭的經商的話,老師會很失望。

“那,分幾步走吧。”子貢對自己說。

這一天,子貢陪老師聊天。

“老師,如果一個人能做到貧窮但是不奉迎別人,富貴但是不驕傲,怎麽樣?”子貢問。

“那這個人就算不錯了。”孔子看子貢一眼,他覺得子貢是在說他自己,所以他要進一步勉勵子貢。“不過呢,貧窮還能自得其樂,富有還能謙恭有禮,這就更好了。”

“老師,《詩》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您說的意思嗎?”子貢突然引用了《詩》,這讓孔子大為吃驚,因為子貢一向就不大喜歡學習《詩》。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於《詩經·衛風·淇澳》,說的是制造玉器的過程,這裏引申為精益求精,不斷進步。子貢意思,就是我說的那種人雖然很好了,可是還要不斷進步,達到孔子所說的境界。

切磋、琢磨,這兩個詞來自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