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九 範雎蔡澤列傳第十九(第2/6頁)

當時秦昭王非常高興,就向王稽致謝,派人用專車去召見範雎。

就這樣,範雎才能夠在離宮和秦昭王見面。範雎假裝不知道幽禁有罪宮女的長巷而進入裏面。秦昭王來了,宦官很生氣,要驅逐他,說:“秦王到!”範雎裝糊塗地說:“秦國哪來的王?秦國只有太後和穰侯罷了。”想以此激怒秦昭王。秦昭王一到,聽到他和宦官爭論,就邀請他進宮,並自我批評說:“我早就應當親自接受您的教導了,但碰上義渠的事情緊急,我得早晚親自請示太後;如今義渠的事情完畢了,我才能來接受教導。我自覺愚昧無能,所以讓我恭敬地履行賓主的禮節。”範雎辭謝謙讓。這一天,看到範雎被接見時情形的,大臣們沒有誰不肅然改變容顏的。秦王屏退左右的臣子,宮裏空無一人。秦王長跪著請問:“先生怎樣指教我?”範雎說:“嗯嗯。”過了一會,秦王又長跪著請問:“先生怎樣指教我?”範雎說:“嗯嗯。”一連三次都是這樣子。秦王說:“先生始終不肯指教我嗎?”範雎說:“不敢這樣的。我聽說從前呂尚遇到周文王的時候,以漁翁的身份在渭水邊釣魚罷了。之所以這樣子,是因為關系疏遠。當周文王悅服他之後就任用他作太師,用車子載他一起回去,這是因為他的話說得深刻。所以周文王就得力於呂尚,終於稱王於天下。假如周文王疏遠呂尚而不跟他深刻地交談,這樣周朝就沒有天子的美德,而周文王和周武王也就無法成就他們的王業。如今我是一個旅居外地的臣子,和大王關系疏遠,但我所希望陳述的都是匡正國君的事,我處在別人骨肉關系的中間,希望竭盡忠誠,但不知大王的心意。這就是為什麽大王三次發問我卻不敢回答的原因。我並不是有所畏懼而不敢說話。我知道今天說話在前,明天就會被殺在後,但我不敢回避。大王如果聽從我的話,即使我被處死也不值得我發愁,即使我被流放也不值得我擔心,用漆塗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變成瘋子,不值得我羞恥。況且像五帝這樣的聖明也得死,三王這樣的仁義也得死,五霸這樣的賢能也得死,烏獲、任鄙這樣的強力也得死,成荊、孟賁、王慶忌、夏育這樣的勇敢也得死。死亡,是人們一定不能避免的。處在必然的形勢之中,只要稍微對秦國有補益,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我又憂慮什麽呢!伍子胥用袋子裝著逃出了昭關,夜晚行進,白天藏匿,走到陵水的時候,沒有什麽可以糊口,只好用膝蓋匍匐行走,袒露上身向上叩頭,鼓起肚皮吹諶,在吳國的市井裏討飯,終於復興吳國,使闔閭成為霸主。假如我能像伍子胥一樣竭盡智謀,再把我幽禁起來,一輩子不再相見,但是我的主張實行了,我又憂慮什麽?箕子、接輿用漆塗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變成瘋子,對他們的君主沒有好處。假如我能夠和箕子一樣地行動,可以對自己所認為賢明的君主有幫助,這是我最大的光榮,我有什麽羞恥?我所害怕的是,只害怕我死了以後,天下人看到我竭盡忠誠卻自取滅亡,便因此閉口裹足,沒有誰願意投向秦國罷了。您上畏懼太後的威嚴,下被奸臣的媚態所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保姆之手,終身受迷惑,無法辨別奸邪。大則國家被覆滅,小則自身因此孤立危險,這是我最恐懼的啊。至於困辱的事情,死亡的憂患,我是不會畏懼的。我死了而秦國安定,這樣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秦王長跪著說:“先生這是什麽話呢?秦國偏僻遙遠,我愚蠢而沒有才能,竟幸蒙先生屈辱來到這裏,這是上天讓我打擾先生來保存先王的宗廟。我能夠向先生領教,這是因為上天寵幸先王,不拋棄他的遺孤。先生怎能說這樣的話!事情不論大小,上至太後,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拿來教導我,不要懷疑我呀。”範雎跪拜,秦王也跪拜。範雎說:“大王的國家,以四周有要塞為牢固,北面有甘泉、谷口,南面有涇河和渭水環繞,右面有隴山、蜀山,左面有幽谷關、商阪,奮力擊殺之士百萬,戰車千輛,有利時就出兵進攻,不利時就退兵防守,這是稱王者的基礎。人民對於私鬥膽怯,但對於公戰就勇敢,這是稱王者的人民。大王同時兼有這兩方面的條件。憑借秦國士兵的勇敢,車馬的眾多,去對付諸侯國,譬如驅使韓國的大狗去搏擊跛腳的兔子一樣。稱霸當王的大業可以實現,但群臣沒有誰能稱其職。到現在閉關十五年了,不敢向山東各國秘密用兵的原因,這是因為穰侯為秦國謀事不夠忠誠,並且大王的計謀也有失誤的地方。”秦王長跪著說:“我希望聽到我的計謀失誤的地方。”但大王左右有很多偷聽的人,範雎恐懼,不敢說到國內的事情,首先說到國外的事情,以便觀察秦王的反應。他趁機上前說:“穰侯越過韓國、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邑、壽邑,不是辦法。出兵少就不能傷害齊國,出兵多就對秦國不利。我心想大王的計劃是,希望少出兵卻讓韓國、魏國的士兵全部出動,那就不合理了。現在已經發現盟國並不親密,卻要越過他們的國境去攻打另一個國家,行嗎?這在策略上太疏忽了。再說從前齊閔王向南攻打楚國,打敗了楚軍,殺死了楚將,又開辟千裏之地,可是最終齊國連尺寸的地也不能得到,難道齊國不想得到土地嗎?是形勢不能讓它占有。各諸侯國看到齊國疲憊,君臣不和睦,就起兵攻打齊國,一舉而打敗了它。齊國士兵受到侮辱,軍隊受到挫折,就都責怪他們的國王說:‘是誰出這個主意的呢?’齊王說:‘是文子出的這個主意。’大臣作亂,文子出走。因此齊國之所以大敗,是因為它攻打楚國反而有利於韓國、魏國。這就是所謂借兵器給盜賊,送糧食給盜賊。大王不如結交遠邦而進攻近鄰,得到寸土就是大王的寸土,得到尺地也是大王的尺地。現在放棄這近鄰,卻去進攻遠方的國家,不也荒謬嗎?再說從前中山國土地有縱橫五百裏,趙國單獨吞占了它,功成名就以後,利益跟著而來,天下沒有誰能損害它。現在韓國和魏國地處中原又是天下的樞紐,大王如果想稱霸,一定要親近中原地區的國家,成為天下的樞紐,以便威脅楚國、趙國。楚國強盛,就讓趙國歸附;趙國強盛,就讓楚國歸附。楚國、趙國都歸附,齊國一定畏懼了。齊國一畏懼,必然用謙卑的言詞、厚重的禮物來侍奉秦國。齊國歸附了,韓國、魏國就趁機能收服了。”秦昭王說:“我想親近魏國很久了,但魏國是個多變的國家,我不能親近它。請問親近魏國該怎麽辦?”範雎回答說:“大王用謙卑的言詞、厚重的禮物去事奉它;不行的話,就割讓土地去賄賂它;不行的話,就出兵去征伐它。”秦王說:“我恭敬地聽命了。”秦王就任命範雎作客卿,謀劃軍事。終於聽取範雎的計謀,派遣五大夫綰征伐魏國,拔取了懷城。兩年後,拔取了邢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