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相隔十一年的兩次訪談(第2/8頁)

定:那個宅子是不是很大呀?

東:很大呀,有前院、後院,後院還有棗樹。

定:您父親是不是您爺爺的親兒子?

東:是。在安定門裏那邊是弟兄四個人,我父親是最小的,所以就把我父親過繼到東四這裏,因為這裏的姑姑如果去世就沒有人了,沒有人那房產怎麽辦呢?一定要由本家過繼一個兒子,來繼承這個產業。滿族規定你要繼承的話一定要本家,而且要近本家,不能夠由外姓,也不要遠。

定:都是馬佳氏?

東:對,而且是近本家,因為繼承的話都是近本家。

定:馬佳氏當時在北京是不是很大的一個大家呀?

東:好像沒有愛新覺羅那麽大,馬佳氏雖然是大姓吧,但人不見得很多,因為在清朝主要是功臣,不是近親。

定:您父親多大的時候過來的?

東:就是幾歲的小孩,他們延續香火,大了人不要。老頭活不了多久了,怎麽辦呢?找個繼承人。

定:您那個姑姑就是他的姐姐?

東:她過了不久就去世了,沒有出嫁。

定:這個爺爺是做什麽的?

東:我也沒見過也沒有聽說,都不知道。那會兒我還很小呢。

定:您繼祖父去世以後您父親就在這裏長大的?

東:沒有多久吧,頂多就是一兩年,我父親繼承(房產)以後等於又還回(原來的家)去了,還是親兄弟四個人。只是住在東四而已。

定:後來他讀書是哪邊給供的學費呀?

東:當然這邊呀,兒子都給你了,你要負全責了。

我們家大概就是這樣,我爺爺始終一生都沒有做過工作,早晨大概四點鐘就起來了,四點鐘起來掃院子,生火,喝茶,然後提著鳥籠子就走了,大概在八九點鐘回來以後喝酒,一杯酒,每天就過這種生活。

我的大大爺沒有離開北京,在北京的傳統上,長子不能離開家,為什麽?因為所有繼承的產業,只有長子長孫有份,次子以下沒有。大爺以前什麽事都不做,在家裏養鳥,民國以後才做事,在清河的一個工廠,那裏最早有一個制呢廠,那是很老很老的一個工廠了。注121我二大爺、三大爺都出去了,我二大爺是保定軍官學校注122的,我三大爺是軍需學校的,沒有參加北洋軍閥的軍隊,可是都是軍人。只有我父親留在北京,因為他行四,最小的,就在協和醫院。

民國成立以後,凡是我所了解的,家裏接觸的一般滿族,是普遍地窮,民國以後就沒有收入了,是不是?靠賣東西,家裏都有東西,靠賣點東西維持生活。北京有一個古老的行業叫打小鼓兒的,聽說過麽?跟挑挑子收破爛的不同,夾著一個包兒,空著手打個小鼓,就收買你家裏值錢的東西,大件的桌椅,小的古玩。就邊賣邊吃,還有縫窮,就是給人縫補衣服,聽說過麽?滿族沒落到這個程度,因為沒有手藝呀,沒有謀生的能力。我們所知的僅僅是北京的老一代,其他外界的知道得不多,那會兒由北京到天津就不得了,就出外了。我家裏就是有點底兒,又沒什麽負擔,親戚也不多。

定:您父親他們哥兒四個後來分家了嗎?

東:沒分,因為都在外邊嘛。

定:您對您祖母還有印象嗎?

東:還有,他們也都是老旗人吧。

定:您小時候是不是很清楚自己是旗人不是漢人呢?

東:小時候不懂也不注意這些個,家裏不談這個。沒有人告訴你說我們是滿族,上中學以後慢慢自己體會到了。老規矩還有,我們都請安,還叫太太、阿瑪,管祖母就叫太太,母親叫奶奶,漢人聽著奇怪,我們始終沒有改稱呼。在北京的時候我還有個自卑感,為什麽?我三個大大(指大媽,亦即伯母)全是滿族,但是我母親不是滿族,是蒙古族。我大大爺的那個大大,她是瓜爾佳,姓關,來台(灣)以後才查的,瓜爾佳氏是一個大姓。二大大只曉得姓吳,三大大姓什麽就不知道了。我記得他們後來也不在北京,我二大爺駐在漢中,三大爺在武漢。他們結婚的時候都是在清末,不是在民國。所以那個時候,沒有到台灣來以前覺得血統不純正,不是純粹的滿族似的,因為母親是蒙古族。

定:怎麽還會有這樣的感覺?

東:現在我就知道了,滿蒙根本就分不開,你沒有辦法分,因為都是互相通婚的。滿洲進關,沒有蒙古人你進不了關,你統治全中國作戰是靠蒙古人打的,不是完全靠你滿洲兵,所以滿洲進關之後對蒙古人采取懷柔政策,皇室裏的血統也是滿蒙混雜的。每一代的滿洲皇帝一定要納兩個蒙古王妃,而且有兩個公主嫁過去,他才沒有後顧之憂。再有滿洲進關以後才有文字,把蒙古文修改一下是不是?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