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後來居上:東方領先的世紀

盲人摸象:長期注定論和短期偶然論的片面之處

南亞有盲人摸象的古老故事。一個人抓住象鼻,說這是一條蛇;另一個人摸象尾,認為這是一根繩;第三個人靠著象腿,得出這是一棵樹的結論,如此等等。關於西方為什麽統治世界有兩個理論,長期注定理論和短期偶然理論,讀到這些理論時我們不免會想到這個故事,長期注定理論擁護者和短期偶然理論擁護者就像那些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卻誤認為這就是整個大象。相比之下,社會發展的特征讓我們看到事物的真面目,因此也就不會再有關於蛇、繩、樹的錯誤判斷了。每個人都必須認識到,我們只摸到了長牙象的一部分。

圖4-1總結了第二章留給我們的印象。最後一個冰河時期末期,氣候和生態因素導致西方社會發展比東方起步早,雖然新仙女木事件使西方發生了氣候災難,但是西方還是明顯地領先於東方。不可否認,早至公元前10000年前,我們的電鋸藝術的確十分粗糙。在東方,很難發現4000年內有任何可衡量的社會發展變化,西方社會在公元前11000年比公元前14000年發展程度高,但即使在這裏我們也無法找到社會發展變化的微妙痕跡。雖然這些社會發展指數不能反映出什麽,但是有數據總比沒有強,而且這些指數反映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正如長期注定理論所預測的,西方一開始就搶先了一步,而且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但是圖4-2就沒有圖4-1那麽簡單了,圖4-2繼續描述公元前5000~前1000年的社會發展。它和圖4-1的差別就像繩和蛇的差別一樣。兩幅圖像繩和蛇,有相似之處:兩幅圖中,東西方都繼續向前發展,相差不大,西方的發展總是領先於東方。但是,兩者的差別也一樣顯著。首先,圖4-2的發展曲線比圖4-1上升更快。在公元前14000~前5000年的9000年間,西方的社會發展水平翻了一番,東方上升了2/3,但是在接下來的4000年間——是圖4-1所覆蓋時間段的一半不到——西方發展水平增至3倍,東方增至2.5倍。其次,我們看到,公元前1300年後,西方社會發展勢頭在歷史上首次下滑。

圖4-1 至今的發展形勢:公元前14000~前5000年,西方社會發展處於領先地位,第二章已對此做出闡述
圖4-2 東西方繼續向前發展,差距先拉大,後縮小:公元前5000~前1000年,東西方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發展差距擴大和縮小

我試圖在本章解釋這些事實。我認為,西方的加速發展和公元前1300年後的下滑,事實上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我把這個過程叫作發展悖論。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們會看到,在解釋為什麽西方統治世界時,在這些解釋告訴我們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時,這個悖論的規律發揮主要作用。但在這之前,我們需要研究在公元前5000~前1000年間發生了什麽。

伊拉克地區:逝去的輝煌

公元前14000~前5000年間,西方社會發展水平翻了一番,農村從側翼丘陵區發展蔓延至亞洲中部和大西洋沿岸。然而,公元前5000年,雖然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離側翼丘陵區相距僅數天步行路程,但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還是幾乎沒有出現農業——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這片“兩河流域的土地”現在是伊拉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是現在的伊拉克,這並不奇怪。2003年以來,因為各種新聞報道,我們對伊拉克的惡劣環境十分熟悉。夏天氣溫高達120華氏度,幾乎不下雨,周圍呈現荒漠化。很難想象農民居然會選擇在那裏居住,而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甚至更熱、更潮濕,農民的主要問題不是如何尋找水源,而是如何有效利用水。印度洋季風會帶來一些雨水,這些雨水剛好能促進農業發展。然而,如果農民能控制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的夏季洪水,在恰當的時候將這些水導入他們的田地,灌溉莊稼,那此地發展前景光明。

在廣袤的歐洲大陸上,一些人選擇農業生活方式,鄰國人學到農業耕作並依靠農業生活,他們都不斷修正傳統農藝,適應新的環境。但是,有些農藝只適用於側翼丘陵區的旱作農業,要讓其適用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灌溉農業,僅僅進行“修正”是不夠的。農民不得不從零開始。經過20代人的努力,他們改善了溝渠、渠道和蓄水池,不但使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邊緣耕地漸漸充滿生氣,而且使其比側翼丘陵區更多產。他們改變了地理的意義。

經濟學家有時候把這個過程叫作探索後發優勢。當人們將一項適用於發達核心地區的技術用於欠發達的邊緣地區時,他們改善這項技術有時候能使這項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以至於邊遠地區變成了新的核心地區。公元前5000年,這樣的事情在南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發生了,縱橫交錯的溝渠滋養了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村莊,供養了大約4000人。這麽多人可以建造更精致的神廟。在一個村莊埃利都,我們就發現了層進式神廟,這是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以磚為平台的神廟,這些神廟總是采用相同的基礎建築方案,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神廟越造越大,裝飾得也越來越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