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塊充滿矛盾和差異的大陸(第5/13頁)

就在這時,有兩個阿爾及利亞猶太人(許多個世紀以來,北非的所有事務都掌握在猶太人手中)向當屆法國政府提出糧食索賠,這些糧食是拿破侖時代以前他們發給法國政府的。這是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档案館中都有材料記載的索賠中的一個案例。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以來,許多不和也都源於此。如果國家也可以像個人那樣付清自己的賬單,我想我們所有人就會幸福安全多了。

在關於那筆糧食欠款的談判過程中,阿爾及爾代(671—1830年阿爾及爾、舊時突尼斯和的黎波裏統治者的頭銜——譯者注)某一天突然發怒,派人襲擊了法國領事館。結果是法國封鎖了阿爾及爾,並向阿爾及爾開火(此事或許是事故,但一旦軍艦介入,這種行動就在所難免)。法國遠征隊橫渡地中海,於1830年7月5日攻入阿爾及爾,阿爾及爾代成為階下囚,後遭流放,戰火越燒越濃烈。

阿爾及爾的山民們擁立了一個領袖阿蔔杜卡迪爾,他是個虔誠的穆斯林教徒,極富智慧和勇氣。他帶領阿爾及爾人民堅定不移地反抗侵略者達15年之久,直到1847年才被迫投降。他投降前,法國人曾向他許諾,如果放下武器,就可以留在祖國,但侵略者沒有遵守諾言,將他押到法國,不過拿破侖三世放了他,條件是不得再幹涉其祖國的和平。阿蔔杜卡迪爾後來隱居在大馬士革,將他的余生獻給了哲學研究,做了許多善事。1883年他在大馬士革去世。

早在阿蔔杜卡迪爾去世之前很久,阿爾及利亞的最後一次起義就被撲滅了。如今,阿爾及利亞只是法國的一個省。它的人民有權推選他們自己的代表,在巴黎的議會中維護他們的利益。阿爾及利亞的年輕人可以“光榮地”參加法國軍隊,但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不過,從經濟角度來看,法國的確做了大量有益於改善其新成員生活條件的工作。

阿特拉斯山脈與海洋之間有一塊平原,名叫特爾,盛產糧食。閃特高原因散布著許多小鹽湖而聞名,是片牧業區,山坡地帶越來越多地用來發展葡萄園、釀酒業,同時修建了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使熱帶水果的種植成為可能,從而可以滿足歐洲市場的需求。在這裏,人們還探明了銅礦和鐵礦的儲量,並且有鐵路與地中海的三個主要港口阿爾及爾、奧蘭和比塞大相連。

阿爾及利亞東部是突尼斯,它名義上是個獨立國家,有自己的國王,但實際上,自1881年起,它其實已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因為法國沒有過剩的人口,所以這裏大多數移民都是意大利人。他們來到這裏與猶太人進行激烈的競爭。幾個世紀前猶太人遷到突尼斯的時候,突尼斯還是土耳其的領地。猶太人在這裏要比在基督徒統治的國家有更多的生存機會。

緊靠首都突尼斯的斯法克斯市就是全國最重要的城市了。2000多年前,突尼斯要比現在重要得多,當時它是迦太基的一部分,這個曾經可容納220艘船只的港口至今依稀可辨,但留下的遺跡卻很少,因為當羅馬人真的想幹什麽的話,他們會幹得很徹底。他們對迦太基的仇恨(出於恐懼和嫉妒)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當他們在公元前146年終於占領了這個城市之後,沒有留下一所完整的房屋。他們把整個城市夷為平地,被燒成灰燼的廢墟靜靜地躺在如今距地下16英尺的地方。誰能想到,這片廢墟曾是一個擁有百萬居民的城市?

非洲的西北角是蘇丹統治的摩洛哥公國。現在該國仍有蘇丹,但自1912年以來,他只是法國操縱的傀儡。這個蘇丹無足輕重。居住在小阿特拉斯山的山民們,牢牢地固守著他們的家園,也懶得去操心他們的國王。這位陛下為了保障安全不斷地在兩個城市之間跑來跑去,一會兒跑到南面的首都摩洛哥,一會兒跑到北面的城市非斯。

你可以講出反對法國在非洲這幾個地區統治的許多理由,然而當說到公路的安全問題,他們卻創造了奇跡。他們把政治中心遷到坐落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拉巴特,這樣在必要的時候,法國海軍可以助一臂之力。拉巴特位於大西洋另一港口阿加迪爾以北數百英裏處,在1914年的世界大戰爆發前4年,阿加迪爾出人意料地成了舉世矚目的地方。當時,德國人向此地派遣了一艘炮艦以暗示法國不要把摩洛哥變成第二個阿爾及爾。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那場災難性戰爭的最終爆發。

直布羅陀正對面摩洛哥的那個小角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它是法國占據摩洛哥後送給西班牙的一件和解禮物,在若幹年前,休達和梅利利亞這兩座城市曾一度成為關注的焦點,據報道,士氣低落的西班牙軍隊多次敗在被稱為裏夫-卡比爾人的當地人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