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歐洲還是亞洲(第4/5頁)

新的統治者是個頭腦十分“現實”的人。大約30年前,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東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被殺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台階上。但是,他還有一個遠親,是個叫做佐伊·帕裏奧洛加斯的女人,她剛好是羅馬天主教徒。羅馬教皇看到這是一個大好時機,可以將希臘教廷迷途的羔羊領回他自己的羊圈,於是他便撮合伊凡與佐伊的婚事。婚禮順利舉行,佐伊改名為索菲亞。但是,教皇的如意算盤卻落空了。相反,伊凡比以往更加桀驁不馴。他意識到這是自己取代拜占庭統治者的天賜良機,於是他采用了君士坦丁堡代表東西羅馬帝國的盾形紋章——著名的雙頭鷹——作為自己的紋章,使自己成為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君主,視朝臣貴族為奴役。他認為自己是當今世上僅有的“愷撒大帝”式的強權人物,他還在這個小小的莫斯科宮廷裏實行從前的拜占庭禮儀。他的孫子在家族榮譽的鼓舞下,宣告自己為俄羅斯所有能征服的地區的皇帝。

1589年,魯雷克王朝的末代後裔死去了,古代斯堪的納維亞入侵者在俄國的統治終告結束。經過15年的內戰之後,羅曼諾夫一個貴族家庭的一位成員自立為沙皇,從那時起,俄國的疆域就隨著羅曼諾夫們的政治野心漸漸擴大。這個家族的統治者們有許多明顯的劣跡,但他們又有同樣多的美德,所以我們最好還是忘記他們的錯誤吧。

在這件事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堅定信念,那就是只要能為他的臣民打出一條直接出海的通道,即使付出任何代價都在所不惜。他們在南部殺出一條血路,直通黑海、亞速海和塞瓦斯托波爾,結果發現土耳其人遏制住了他們前往地中海的道路。但是,這場戰爭卻使他們贏得了10個哥薩克部族的加盟。這些哥薩克人是哈薩克人的後裔,他們就是在過去的500年中,為了逃避波蘭或者蒙古統治者的奴役,一直藏匿於荒野之中的海盜、流浪漢或者逃奴。俄國人又和瑞典人開戰了,瑞典人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發生在歐洲的一場國際性戰爭——譯者注)中占領了波羅的海周邊所有的土地。最後,俄國人又經過50年的征戰,打敗了瑞典人。於是,彼得大帝終於可以命令成千上萬的臣民在涅瓦河的沼澤之中為他建起了新都聖彼得堡。但是,芬蘭灣每年有四個月處於封凍期,所以“開闊的大海”仍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又沿著冰原中心的奧涅加河與德維納河北上,在北冰洋沼澤荒原地帶的盡頭——白海之濱——建立了另一座城市,取名阿爾漢格爾斯克。但是,卡寧半島的不毛之地就像哈得孫灣的冰雪海岸一樣遠離歐洲,甚至荷蘭和英格蘭的商船都小心翼翼地避開摩爾曼的海岸。看來,俄國人的努力又付諸東流了。除了向東的路線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1581年,來自歐洲各國的大約1600名逃奴、流浪漢和戰俘越過了烏拉爾山。在東進的途中,他們被迫與遇到的第一個韃靼首領進行了殊死拼殺,居然大獲全勝,還把戰敗者的財產瓜分得一幹二凈。但是,當他們得知莫斯科軍隊的勢力範圍十分廣大,與其坐等沙皇的軍隊追上來,將他們作為叛徒或者逃兵吊死,還不如將這片土地獻給沙皇,這樣一來,他們還可以憑著對國家的貢獻,贏得一份犒賞和一個真正愛國者的美名。

東西伯利亞

這種奇怪的殖民方式持續了150多年。展現在這些惡棍腳下的大平原幾乎沒有人煙,但是土地卻非常肥沃——北部是廣袤的平原,南部覆蓋著密林。不久,這些人就將鄂畢河甩在了後面,來到了葉尼塞河岸邊。早在1628年,這支聲名狼藉的先鋒軍到達勒拿河,1639年,他們來到鄂霍次克海岸邊,在1640年之後不久,他們又在南部的貝加爾湖建立了第一座要塞。1648年,他們又抵達阿穆爾河(即黑龍江)。同年一個名叫德日涅夫的哥薩克人在西伯利亞北部的科雷馬河順流而下,沿著北冰洋的海岸線來到分隔亞洲與美洲的海峽。當他返回後向人們講述這一發現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興趣。80年之後,一個受雇於俄國的丹麥航海家維丘斯·白令再次發現這個海峽時,他獲準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海峽,即白令海峽。

從1581年到1648年不過短短67年的時間,俄羅斯人就擁有了整個西伯利亞。相對而言,美國的殖民者卻用了整整兩個世紀才從阿勒格尼山走到太平洋海岸。顯而易見,俄國人並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遲鈍。而且,他們並不滿足於整個西伯利亞,最終這些俄羅斯人還從亞洲進入了美洲。在喬治·華盛頓去世之前,美國就已經有很繁榮的俄國殖民地了,他們的一個以大天使加百裏列的名字命名的要塞,就是現在的錫特卡。就是在這座城市,1867年,俄國正式將阿拉斯加移交給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