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建國太晚的國家(第3/4頁)

當時的情況是,這個十字軍正好由一位霍亨索倫家族的成員領導,這位大公不僅加入了新教一方,還在馬丁·路德的建議下,宣布自己為世襲普魯士公爵,定都但澤灣的柯尼斯堡。17世紀初,這個公國又落到了另一支勤奮而精明的霍亨索倫手中。這些霍亨索倫們從15世紀中葉開始就一直統轄著勃蘭登堡那片荒涼的沙地。100年後(即1701年),這些霍亨索倫們感到自己已經足夠強大,應該有資格獲得比“選帝侯”(德國有權選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諸侯——譯者注)更高的稱號了。於是,他們開始積極活動,想讓自己被承認為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對此願意承認。自古以來,同類不相殘,布斯堡王朝很願意為自己的好朋友霍亨索倫家族幫個小忙。1871年,普魯士國王霍亨索倫七世成為統一德國的第一任皇帝。47年之後,普魯士的第九位國王、現代德國的第三任皇帝被迫離開皇位和家園,霍亨索倫家族龐大的持股集團終於垮台了。但是,這個由十字軍的殘兵敗將組成的國家已成長為資本主義工業時代最強大最有效率的泱泱大國。

現在,一切都成為過眼煙雲。最後一個霍亨索倫正在荷蘭伐木。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前蒂羅爾山山民的確具有驚人的才幹,或者至少聰明得足以組織起一批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為他們服務。要知道,他們的故土根本就沒有任何天賜的財富。普魯士大地從來只有農田、森林、沙地和沼澤,這裏也沒有什麽可以出口的產品,而出口是所有國家獲得貿易順差的唯一辦法。

後來,當一個德國人發明甜菜制糖法之後,情況稍有改善。但是,由於蔗糖仍然比甜菜糖便宜許多,而且蔗糖可以從西印度群島進口,因此這意味著不論是普魯士人還是勃蘭登堡人都依舊寒酸拮據。然而,當拿破侖皇帝在特拉法爾加損失了他的海軍之後,決定用“反封鎖”的辦法來摧毀英國時,普魯士的甜菜糖變成歐洲人大量而且持續增長的需求。同時,德國化學家發現了鉀堿的價值,既然普魯士的鉀堿儲量巨大,那麽這個國家也終於開始有了一些出口產品。

當時的霍亨索倫家族是幸運的。拿破侖戰敗之後,他們獲得了萊茵河地區。起初,這一地區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價值,直到工業革命對那些擁有鐵、煤的國家予以極大的眷顧時。當時,普魯士意外地發現自己擁有儲量豐富的煤礦和鐵礦。這個500年的貧困戶總算翻身了!過去,貧困教育了德國人要認真和勤勉,現在,它又告訴德國人怎樣大量生產和廉價銷售。當陸地再也無法為這個小小的條頓民族的迅速膨脹提供充足的活動余地時,他們便向海洋發展。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他們已經成為依靠海洋運輸業收入最多的國家之一了。

在發現美洲、大西洋成為重要貿易通道之前,北海還是文明世界的中心時,漢堡和不來梅曾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這兩個城市又恢復了生命力,嚴重威脅著倫敦和其他英國港口的獨一無二的顯赫地位。1895年,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開鑿的可通行大型船只的運河——基爾運河開通了。運河網還將萊茵河、威悉河、奧得河、維斯瓦河、美因河、多瑙河連接起來,使北海與黑海之間可以直接通航,柏林則有一條到什切青的運河可以直達波羅的海。

人類只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就能保證讓大多數人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在世界大戰之前,普通的德國的工人和農民雖然算不上富裕,而且還受著嚴格的紀律約束,但是與其他國家同一階層的人相比,他們卻吃得更好,住得更好,而且更加有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

所有這一切都隨著世界大戰的不幸結局而化為烏有。這是一個悲劇,但是它不屬於本書要討論的範疇。由於德國戰敗,它失去了50年前取自法國的繁榮的工業區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個地區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戰敗國法國割讓給德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由法國收回——譯者注),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失去了商船隊,還失去了1864年戰爭後從丹麥人手中奪來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一部分。另外,數千平方英裏的前波蘭領土(已被德國徹底同化)也從普魯士劃走並歸還給波蘭。於是,這片沿著維斯瓦河從托倫到格丁尼亞和波羅的海的寬闊的長條地帶又重新置於波蘭王國的統治之下,這個國家又可以直接通向海洋了。18世紀腓特烈大帝從奧地利搶來的西裏西亞的一部分土地留給了德國。但是,許多寶貴的礦藏已經割讓給波蘭,盡管紡織業還由德國控制著。

至於其他方面,德國被剝奪了50年中搶來的一切,它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也被其他國家重新瓜分了,那些國家已經擁有太多的殖民地,甚至都沒有更多的人口可以向殖民地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