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大陸

我們所有人,都是無一例外地居住在島上的。只是,地球上有些島的面積遠遠超出其他島,由此我們就將這些大島歸為一類,把它們稱之為“洲”。顧名思義,“洲”就是比其他小塊陸地,如英格蘭、馬達加斯加或者曼哈頓島這樣的小島“擁有”或者“包含”更多的大塊陸地的島。

但是,在劃分標準上卻並不嚴格一致。美洲、亞洲和非洲是地球上三塊最大的連綿不斷的陸地,它們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洲”。可是,歐洲,在火星上的天文學家看來,只不過就是亞洲大陸伸出的一個半島而已(也許比印度稍大一點兒,但也不會太多),卻總是自稱為“洲”。至於澳洲,如果有人膽敢提出這個島面積不夠大,人口不夠多到足以稱之為大洲,澳洲的居民無疑會因為他們親愛的小島而勃然大怒。相反地,格陵蘭島上的居民卻仍然心甘情願地做平凡普通的愛斯基摩人。雖然格陵蘭島的面積是地球上最大的兩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和婆羅洲(即加裏曼丹島——譯者注)——面積總和的兩倍。南極的企鵝如果不是這麽溫順可親,它們完全可以宣稱自己是生活在洲上的,因為南極地區的陸地面積比那塊位於北冰洋與地中海之間的陸地面積還要大。

我不知道這些混亂的情況是怎麽造成的,但是地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確實有許多個世紀出現過偏見。在那個時期,錯誤的觀點在地理學資料中比比皆是,就像廢棄的船身上附著的那些甲殼動物。天長日久(愚昧無知的黑暗時期持續了1400年),甲殼動物不斷增生,最終可能被認為是船體的一個部分。

但是,為了使事情不再增加新的混亂,我還是采用普遍流行的觀點來劃分五大洲:亞洲、美洲、非洲、歐洲和澳洲。其中,亞洲面積是歐洲的4.5倍,美洲是歐洲的4倍,非洲是歐洲的3倍,而澳洲則比歐洲小幾十萬平方英裏。在地理手冊中應當將亞洲、美洲和非洲排在歐洲的前面,但是如果我們不僅要考慮面積,還考慮一個地區對整個全球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的話,我們就必須從歐洲開始談起。

羅克奧爾——大西洋北部一塊沉浮的大陸的頂部

讓我們首先看看地圖。事實上,與其多讀文字,我們不如多看地圖。地圖之於地理,就像樂器之於音樂,水之於遊泳一樣,都是必需的。當你仔細觀察地圖,或者是拿一個地球儀,你會發現歐洲半島被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三片海洋緊緊包圍,正位於擁有最多陸地的北半球的中心;與之相近的,形單影只的澳洲占據著它那個半球的心臟部位,正好在擁有最廣闊海面的南半球的中央。擁有如此多的海水是歐洲擁有的最大優勢,而且還不止於此。亞洲雖然有歐洲近五倍那麽大,但其四分之一的陸地酷熱難耐,還有四分之一的陸地與北極相鄰,除了馴鹿和北極熊,那裏再不會有永久居住者。

在這方面,與其他大洲相比,歐洲又占了明顯的優勢。意大利的腳趾尖——歐洲的最南端,盡管很炎熱,但與赤道還有2600英裏遠的距離。歐洲北部的瑞典和挪威雖然有大片領土深入到北極圈以內,但受益於墨西哥灣暖流的呵護,其沿海地區氣候長年溫和濕潤,而處於同一緯度的拉布拉多則是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

我們引以為榮的大陸難道就像這些漂浮在水盆中的軟木嗎?

不僅如此,比起其他洲,歐洲還有很多的半島、海灣、海岬和港口。想一想西班牙、意大利、希臘、丹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波羅的海、北海、地中海、愛琴海、馬爾馬拉海、比斯開灣和黑海,再想想諸如非洲和南美洲那些低矮而凹凸不平的海岸線。在歐洲,幾乎每一部分大陸都能依偎海洋,於是就形成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溫暖宜人的氣候。歐洲人的日子不太輕松可也不艱難,人們既不像非洲人那樣整天遊手好閑,也不像亞洲人那樣不堪重負,這裏的人們比任何地方的居民都能更好地將工作與閑暇娛樂恰當地結合起來。

山脈與海洋自然為界

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大陸就像這些漂浮在水盆中的軟木嗎?

然而,氣候因素並不是使歐洲人成為世界主宰的唯一原因,經過1914—1918年這場不幸的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譯者注),他們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地理環境在歐洲的發展和崛起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當然,地理的因素純系偶然,絕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正是這種偶然讓歐洲人從中漁利。同時,兇猛的火山爆發、大規模的冰川入侵和災難性的山洪泛濫塑造了今日歐洲地理的這個現狀,它們的山脈所處的位置成為自然的國界;它們河流的流向使內地以水為路,走向海洋,所有這些繁榮了商業與貿易,直到鐵路與汽車發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