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拿破侖(第4/4頁)

6月初,他的軍隊進入了比利時。同月16日,他擊敗了布呂歇爾率領的普魯士軍隊。不過他手下的一位將軍沒有遵照命令將退卻中的敵軍徹底殲滅。

兩天後,拿破侖在滑鐵盧與威靈頓統率的軍隊遭遇。到下午2時,法軍看起來似乎贏得了戰爭。下午3時的時候,東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一股沙塵。拿破侖以為那是自己的增援騎兵部隊,此時他們應該把英國軍隊徹底擊敗。到下午4時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是布魯歇爾一邊咆哮怒罵,一邊驅趕著精疲力竭的部隊進入戰鬥的中心。此舉打亂了拿破侖部隊的陣腳,而且他沒有了後援部隊。他只能吩咐部下盡可能保住性命,然後自己又逃跑了。

他第二次讓位給他的兒子。到他逃離厄爾巴島剛好100天的時候,他來到了海邊,他打算去美國。在1803年,僅僅為了一首歌,他將法國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當時正處於被英國占領的危險之中)賣給了剛剛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所以他說,“美國人會感激我,他們會給我一小片土地和一間房子,讓我在那裏安詳地度過晚年。”然而,強大的英國艦隊監視著法國所有的港口。拿破侖夾在盟國和英國的海軍之間,進退維谷,別無選擇。普魯士人要將他槍斃。看起來,英國人可能會對他網開一面。拿破侖在羅什福特焦急等待著,希望局勢會有所變化。滑鐵盧戰役之後兩個月,拿破侖收到了法國新政府的命令,限他24小時內離開法國領土。這位永遠的悲劇英雄只好給英國攝政王(國王喬治三世正在瘋人院)寫信,告之陛下他準備“將自己像狄密斯托克斯一樣交付到敵人手上,希望能在敵人的火爐旁尋求歡迎……”

滑鐵盧戰役

7月15日,拿破侖登上戰艦“貝勒羅豐”號,並將自己的佩劍交給霍瑟姆海軍上將。在普利茅斯港,他被轉送到“諾森伯蘭”號上,駛往他最後的流放地——聖赫勒拿島。在那裏,他度過了生命最後的7年時光。他曾想寫自己的回憶錄,他和看守人員發生爭吵,不斷緬懷過往的歲月。非常奇怪的是,至少在他的想象中,他回到了他原來的起點。他還記得自己為革命艱難作戰的日子。他試圖告訴自己,他一直都是“自由、平等、博愛”這些偉大原則的真正朋友,它們由那些衣衫襤褸的國民議會的士兵們帶到世界各地的各個角落。他總喜歡回憶自己作為總司令和執政官的生涯,很少提及他失去的帝國。有時,他會想起他的兒子賴希施坦特公爵——他熱愛的“小鷹”。現在,他的“小鷹”住在維也納,被他的哈布斯堡表兄們當作“窮親戚”收留了下來。想當初,這些表兄們的父輩只要一聽到拿破侖的名字,就會嚇得兩腿直哆嗦。在臨終之前,他正帶領著他的軍隊走向勝利。他發出一生中的最後一道命令,讓米歇爾·內率領衛隊出擊。然後,他就與世長辭。

不過,如果你想為他的奇特一生尋求解釋,如果你真想知道一個人僅僅憑其超人的意志是如何統治這麽多人這麽長的時間的,請你一定不要去閱讀他的傳記。這些書的作者要麽憎恨他,要麽就是無比地崇拜他。你也許能從這些書籍中了解到許多事實,但是“感覺歷史”比知道歷史更加重要。在你有機會聽到那首名為《兩個投彈手》的歌曲之前,千萬不要去讀那些形形色色的書籍。這首歌由生活在拿破侖時代的偉大德國詩人海涅作詞,由著名的音樂家舒曼譜曲。每當舒曼去拜見法國嶽父的時候,他就能見到拿破侖,這位德國的敵人。這下你清楚了,這首歌是兩位有充分理由憎恨這位暴君的人的作品。去聽聽這首歌吧!然後你就會明白上千本書也無法告訴你的道理。

拿破侖走上流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