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宗教戰爭(第4/5頁)

1586年,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向北方進發。可弗蘭德海岸的港口已經被荷蘭艦隊重重封鎖,英吉利海峽也有不列顛艦隊的嚴密防守。習慣南方平靜海域的西班牙人,不知道在這狂風勁吹的北方嚴寒氣候下如何作戰。“無敵艦隊”在遭遇風暴襲擊後命運將會如何,不用我在這裏告訴你們。反正戰爭的結果是,只有幾艘船繞道愛爾蘭得以僥幸逃生,其他大部分戰船都葬身在北海冰冷的波濤裏。

戰局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輪到英國和荷蘭的新教徒將戰火燒到敵人的領土上了。

在16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霍特曼(一個曾為葡萄牙人服務的荷蘭人)在林斯柯頓所寫的一本小冊子幫助下,終於發現了通往印度群島的航線,結果成立了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由此也引發了一場爭奪西班牙與葡萄牙在所屬亞非殖民地的戰爭。

“無敵艦隊”來了

就在這個殖民征服的早期階段,荷蘭的法庭上進行了一樁頗有趣味的訴訟案。17世紀初,一位名為範·希姆斯克爾克的荷蘭船長在馬六甲海峽截獲了一艘葡萄牙船只。希姆斯克爾克曾率領一支探險隊,試圖發現通往印度群島的東北航線,結果在新澤勃拉島冰凍的海岸上被圍困了整整一個冬天。不過,他本人也因此而出名。

你應該還記得,教皇曾經把世界分成相等的兩個部分,一半給了西班牙,另一半給了葡萄牙。葡萄牙人很自然地將環繞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海域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由於當時葡萄牙並未向荷蘭七省聯盟開戰,因此他們宣稱,希姆斯克爾克作為一家私有貿易公司的船長,無權進入他們的領土盜劫他們的船只,這是嚴重的非法行為,於是他們訴諸法庭。

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聘請了一位名為德·格魯特(或格魯西斯)的傑出青年律師為他們辯護。這位聰明人的辯護詞震驚了所有人。在抗辯中,他提出了一個“海洋對所有往來者都是自由的”驚人理論。他指出:“一旦越出陸上大炮的射程距離,海洋就是(根據格魯西斯本人的理論),也理應是所有國家的所有船只自由開放的公海。”這是第一次有人在法庭上公開陳述這樣一種驚人的理論。這個理論隨即遭到所有航海界人士的反對。

為反擊格魯西斯著名的“公海說”或“海洋自由說”,英國人約翰·薩爾登寫出了著名的關於“私海”或“封閉海洋”的論文,認為一個主權國家對其周圍的海域理應視為其自然領土。我之所以在此提到這個爭論,是因為這個問題時至今日都沒有得到解決,並且在上次世界大戰中引出了各種難題和混亂。

讓我們再回到西班牙與荷蘭、英國之間的戰爭。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西班牙人擁有的大部分有價值的殖民地,包括印度群島、好望角、錫蘭、中國沿海某些島嶼甚至日本,都被新教徒所控制。1621年,新成立的西印度公司征服了巴西。它還在北美哈德遜河出口建立了一個名為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的據點,那條河是亨利·哈德遜於1609年發現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這些新的殖民地使得英國和荷蘭在一夜之間發了大財,以致他們有錢雇傭外國士兵替他們打仗,而他們自己則可以專心從事商業和貿易。對他們來說,新教徒的反抗意味著獨立和繁榮,但是在歐洲的其他地區,它卻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恐懼。與之相比,上一次的戰爭就像是平日學校裏的孩子們一次愉快的郊遊。

1618年爆發的30年戰爭,最終以1648年簽訂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結束。這場戰爭是一個世紀以來日益增長的宗教仇恨的必然結果,難以避免。正如我前面說過的,它是一場恐怖而血腥的戰爭。人人都卷入戰爭,人人都在相互廝殺,直到參戰各方都精疲力竭,無法再戰時才停止。

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裏,戰爭將中歐的許多地方變成了荒原。饑餓的農民不得不與更饑餓的野狼為一匹死馬而進行搏鬥。在德國,六分之五的城鎮和村莊毀於戰火。德國西部地區的帕拉丁奈特被洗劫多達28次,人口由1800萬人口劇減到400萬人。

幾乎是從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二世當選為德意志皇帝的時候,這種仇恨就迅速被點燃了。斐迪南本人是耶穌會悉心教育的成果,是一個最虔誠、最順服的信徒。在他年輕的時候就立下誓言,要將自己領土上的一切異端分子和異端教派全部鏟除,並盡自己的一切能力來信守這個誓言。在他當選皇帝的前兩天,他的主要敵人弗雷德裏克(帕拉丁奈特的新教徒選帝侯及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成為了波西米亞國王。這是對斐迪南的意志的直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