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世紀的城市

中世紀的人們為什麽會這樣說:“城市的空氣是自由的。”

中世紀的早期是歐洲人開拓疆土、建設家園的時代。這時有一個民族強行闖入了西歐平原,並將大部分土地據為己有。這個民族,他們以前一直居住在羅馬帝國東北部境外,那裏全是森林、高山和沼澤地。像有史以來所有的開拓者一樣,他們生性愛動,居無定所。他們精力充沛地砍伐森林,開荒放牧;他們也以同樣的精力相互廝殺。他們中很少有人居住在城市裏,因而他們遠離城市。他們喜歡放牧,這樣就能夠感受大自然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如果對一個地方心生厭倦,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拔起帳篷,收拾家什,去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自然的法則是優勝劣汰。只有堅強的戰士和跟隨她們的男人勇敢進入荒野的女人幸存了下來。就這樣,他們逐漸成為一個強健堅韌的種族,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整日忙碌的他們無暇顧及生活中那些優雅精致的東西,也沒有時間去撫琴吟詩、閑談瞎扯。教士作為村裏唯一“有學問的人”(在13世紀中期以前,一個會讀能寫的男人一般被視為“娘娘腔”),人們都仰賴他解決那些沒有直接實用價值的問題。同時,那些日耳曼首領、法蘭克男爵或諾曼底大公們(不用管他們的名字或頭銜),他們各自占據著自己那份原來屬於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土地,在帝國昔日輝煌的歷史廢墟中重建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看起來是如此完美,他們對此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們竭盡全力地管理好自己的城堡和周圍的村莊,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們像所有軟弱的“凡人”一樣,是虔誠的宗教徒,默守著教會的清規戒律。他們對國王或皇帝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地與那些遙遠而又危險的君主們保持良好的關系。總而言之,他們做事力求穩妥適度,既能公平地對待自己的左鄰右舍,又不損害自己的利益。

城堡和城市

他們也發現自己所處的並非是一個完善的世界。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還是農奴或者“佃農”,尤其是那些雇農。他們不僅和牲畜同吃同住,地位也和牲畜一樣,只是土地的附屬品。他們的命運談不上特別幸福,也算不得異常悲慘。作為一個人,他們還能期望怎樣呢?主宰著中世紀生活的偉大上帝,肯定想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盡善盡美。所有人都認為,既然上帝決定了必須同時存在著騎士和農奴,那麽教會中這些誠實的孩子,就沒有責任對這樣的安排提出質疑。因此,農奴們也沒什麽好抱怨。如果說勞累過度,他們就會像沒有養好的牲畜一樣死去。於是,主人們不得不稍微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條件。除此之外,還能怎樣呢?但是,如果世界的進步是由農奴和他們的封建領主負責的話,那我們現在還有可能在12世紀的模式下生活。比如,牙痛的時候,念一番“啊巴拉卡,達巴拉啊”,靠神秘的咒語抵禦肉體的疼痛。他們對牙科的科學醫療方法反而持蔑視的態度,認為來自穆罕默德的東西是邪惡的,是毫無用處的。

中世紀的城鎮

當你們長大之後,你們會發現身邊有許多人並不相信“進步”。他們將我們這個時代某些人的可怕行為向你證明“世界從來如此,毫無變化”。不過我倒是希望,你們不要太受這種論調的蠱惑。你應該明白,我們遙遠的先祖幾乎花費了100萬年的時間才學會直立行走。又過了幾個世紀,他們動物般的嘟噥聲才發展成為人類可以理解與溝通的語言。書寫藝術是人類在4000年前才發明的,它是一種能夠把我們的思想保留下來的藝術。沒有它,人類的任何進步都是不可能的。祖輩時代非常前衛,那種馴服自然力為人類服務的新奇思想,到現在已經成為“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了,因此在我看來,我們人類其實是以一種聞所未聞的速度向前發展。或許,我們對物質生活的享受太在意了,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趨勢在一定的時候必然會扭轉。到那時,我們會集中力量去解決那些與健康、工資和城市建設等毫無關系的問題上。

請不要對過去的“美好時光”戀戀不舍。有許多人,他們的眼睛只看到中世紀留下的壯麗教堂和偉大的藝術作品,就拿它們和我們這個充斥著煙塵、喧囂和充滿汽車尾氣的現代社會相比,得出今非昔比的結論。可這僅僅是事情的一個方面。要知道,在富麗堂皇的中世紀教堂周圍,無一例外地布滿了大量悲慘肮臟的貧民窟。相比之下,今天最簡陋的公寓也算得上是豪華奢侈的宮殿。是的,高貴的朗斯洛特和帕爾齊法爾,這兩位前去尋找耶穌酒杯的少年英雄,並沒有因汽車的汽油味而煩惱。當時還有很多比汽油更難聞的氣味:大街上的垃圾腐爛發酵時的味道,主教宮殿周圍的豬圈的味道,還有祖輩留下來的衣服和帽子散發出來的怪味以及一輩子都沒有洗過澡的人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惡臭。我實在不想努力描繪這樣一幅大煞風景、十分令人不快的畫面。不過當你閱讀古代歷史,看到法國國王在華麗高貴的皇宮內悠然遠眺,卻被巴黎街頭拱食的豬群發出的沖天臭氣熏得昏倒時,當你看到某本稍稍記載了一些天花和鼠疫橫行的慘狀的古代手稿時,你才會真正理解“文明”絕非現代廣告語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