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查理曼大帝(第2/2頁)

查理曼的另一個孫子獲得了帝國的東半部分,就是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的地方。這片蠻荒強悍的土地從來就不屬於古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大帝(渥大維)都試圖征服這個“遠東”地區,不過公元9年他的軍隊在條頓森林全軍覆沒後,此後他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當地居民從未受到高度羅馬文明的影響,他們用的語言是通俗的日耳曼語。條頓語裏,“人民”(people)被稱為“thiot”,因此基督教傳教士稱日耳曼語為“大眾方言”或“條頓人的語言”(lingua teutiseea或者lingua teutisea)。後來把“teutisea”一詞改成“deutsch”,這就是“德意志”(Deutschland)這一稱呼的來源。

那頂眾人覬覦的帝國皇冠則被卡羅林王朝繼承者拱手相讓,回到了意大利平原。在那裏,皇冠成了小權貴的玩物。他們相互爭鬥,通過屠殺和流血盜得皇冠,戴上它並不需要獲得教皇的許可,但很快又被另一個強者搶走。可憐的教皇再度卷入旋渦的中心,被敵人四面包圍,被迫向北方發出求救的呼籲,不過這次他沒有求助於西法蘭克國王,而是求助於阿爾卑斯山後的日耳曼各部落公認的最偉大領導者撒克遜親王奧托。

山口

奧托和他的日耳曼族人一樣,向來對意大利半島的蔚藍天空和歡快美麗的人民頗有好感。他獲悉後馬上率兵救援。為了感激奧托的鼎力相助,教皇利奧三世封他為“皇帝”。從此,查理曼王國的東半部分便成為了“日耳曼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這一奇特的政治產物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一直存在了839年。1801年,托馬斯·傑斐遜就任美國總統那一年,它才被無情地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把這個古老的日耳曼帝國毀於一旦的野蠻家夥,是法國科西嘉島上一位循規蹈矩的公證員的兒子,他成了歐洲的統治者,但他還不滿足現狀。他派人從羅馬把教皇請來,為他舉行加冕儀式。儀式上,教皇只能尷尬地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這個身材矮小的家夥戴上帝國皇冠,並大聲宣布他就是查理曼大帝最優秀的繼承人。此人就是著名的拿破侖將軍。世事滄桑多變,卻逃不脫歷史的階段性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