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羅馬帝國的故事(第2/4頁)

蘇拉是地主們的領袖。馬略作為一場偉大戰役的勝利者,在阿爾卑斯山腳下殲滅了條頓人和辛布裏人,他是被剝奪財產的自由民們的英雄。

在公元前88年,從亞洲傳來一些謠言,讓元老院非常吃驚。據說黑海沿岸的某個國家,國王名為米特拉達特斯,母親是個希臘人,有可能建立起第二個亞歷山大帝國。於是米特拉達特斯就決定開始為征服全世界做準備——他先是殺光了小亞細亞一帶的所有羅馬公民,連婦孺都不放過。這樣的行為對羅馬當然意味著戰爭。元老院裝備了一支軍隊,準備向這個國家進軍,以懲罰他的罪行。誰最適合做統帥呢?元老院說:“當然由蘇拉擔任,因為他是執政官。”而民眾卻說:“我們擁護馬略,他應該擔任軍隊總指揮。因為他不僅做過五次執政官,而且維護我們的利益。”

財富決定著法律。蘇拉事實上控制了軍隊。他率軍東征,討伐米特拉達特斯,馬略被迫逃到非洲,靜待反擊的時機。當他聽說蘇拉渡海進軍亞洲時,才趁機返回意大利,糾集了一批不滿現狀的烏合之眾,氣勢洶洶地向羅馬進軍。馬略率領著這幫人輕而易舉地進入羅馬城,整整五天五夜,一一清洗他在元老院的政治對手。最終,馬略自立為執政官,但是好景不長,兩個星期後,他因過度興奮而猝死。

接下來的4年裏,羅馬一直處於混亂狀態。此時,蘇拉擊敗了米特拉達特斯後宣布,他將返回羅馬復仇。他言出必行,他下令士兵把那些贊成民主的同胞統統殺死。一天,他們抓住一個常常陪同馬略出入的年輕人,正準備殺死他的時候,有人出面阻止:“饒了他吧!這孩子太小了。”於是士兵放過了他。這位逃過一劫的年輕人名叫裘利斯·愷撒,我們會在下面講到他。

至於蘇拉,他成了“獨裁官”,意思就是羅馬帝國唯一而至高的統治者。他統治了羅馬4年,最後安詳地死去。在他生命最後的歲月裏,像許多一輩子屠殺自己同胞的羅馬人一樣,安閑適意,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澆花種菜上。

不過羅馬的政治形勢並未好轉,相反局勢急轉直下。蘇拉的密友龐培將軍再度領軍東征,討伐不斷給帝國制造麻煩的米特拉達特斯國王。龐培將這位暴君趕進了深山,四面包圍起來。絕望的米特拉達特斯深知,作為羅馬人的俘虜等待他的命運將是什麽,於是他服毒自殺了。龐培繼續攻城掠地。他打敗敘利亞,並在那裏重建羅馬的統治;他摧毀了耶路撒冷,橫掃西亞,試圖恢復亞歷山大大帝的神話。最後,在公元前62年,他返回羅馬,隨行的12艘艦船上滿載著被他俘虜的國王、王子和將軍,他們被迫與凱旋隊伍一起進城。這位受人擁護的羅馬將軍從別的國家掠奪了將近4000萬美元的財富。

羅馬政府必須由一個鐵腕人物來治理。僅僅在幾個月前,羅馬城險些落入一個名叫卡梯林的年輕貴族手中。他因賭博輸光了家產,希望掠奪點兒東西來彌補自己的損失。一個頗具公共意識的律師西塞羅察覺了卡梯林的陰謀,並及時告知元老院,卡梯林被迫逃亡。可危機依然存在,還有同樣野心勃勃的年輕人,隨時準備著向政府發難。

於是龐培組織了一個“三人同盟”來處理政府事務。他本人則擔任這個三人同盟的領袖。裘利斯·愷撒因為在做西班牙總督期間獲得了良好聲望,所以坐上了三人同盟的第二把交椅,排在第三位的是無足輕重的角色克拉蘇,他的當選完全是因為他極有財富。這家夥大發戰爭財,沒過多久他便征伐安息人,並戰死沙場。

愷撒是三人中最有能力的一個。他認為他還需要加強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成為大眾心目中的英雄,於是愷撒出發去征服世界。他越過阿爾卑斯山,征服了現在屬於法國的一部分領土。然後,他在萊茵河上架設了一座堅實的木橋,占領了條頓人的土地。最後,他乘船渡海來到英格蘭。如果不是因為國內局勢使他返回意大利,誰知道愷撒的戰鬥什麽時候會結束?

在征途中,愷撒獲悉龐培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這意味著自己的名字只能被列入“退休軍官”的行列,這令雄心勃勃的愷撒十分不滿。他無法忘記追隨馬略的歲月,於是他決定要給元老院和他們的“終身獨裁官”一個教訓。他率軍渡過分隔阿爾卑斯高盧行省和意大利的魯比康河,向羅馬挺進。所到之處,大家都熱情地稱他為“人民的朋友”。愷撒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入了羅馬,龐培只好倉皇逃往希臘。愷撒率軍一路追擊,在法爾薩拉附近擊敗龐培的殘部。龐培渡過地中海逃往埃及。他一登陸就被年輕的埃及國王托勒密命人暗殺了。幾天之後,愷撒也抵達埃及,隨即發現自己中了埋伏。埃及人和忠於龐培的羅馬軍隊聯合起來進攻他的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