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天下大同 獨成一味

‘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

當年有個窮酸秀才作下了這句詩,從此‘佛跳墻’大名鼎鼎,為閔菜第一,

懷良人精通各大菜系,尤其擅長粵菜和閩菜,可就算是他也不敢說能做出天下第一的佛跳墻。

就是因為這道菜講究厚味博雜,非一菜之味可獨,博采眾長,以無數厚、膩、濃、鮮之味成其一味,一味網羅眾味,卻又與眾味有別。

正宗的佛跳墻,講究‘湯濃如粥、鮮厚如膏、入口香糯、以百化一’

雖然配料沒有上百種這樣誇張,卻也足足有十幾種山珍海味在其中,

計有:鮑魚,海參,蹄筋、魚翅、魚唇、花膠,瑤柱,幹貝、魚翅、花菇,排骨等等……

正宗的佛跳墻不僅要包含這些材料,而且每一種材料都要求精益求精,

比如鮑魚最低要用“九頭鮑”,海參要用遼參,花膠要用耐燉的石斑魚膠……

這些高档的食材普通人別說是吃,恐怕連聽都沒聽說過。

簡單來說,佛跳墻是要先做出十幾道菜,然後才放在一處用慢火細燉,最好的用具就是紫砂燉盅,而且要是老砂老盅才好,

這個盅千萬不能是燉過別種菜色的,最好是‘專盅專用’,

只用來做佛跳墻,這樣養盅三年以上,可以事半功倍。

周棟當日讓周愛國去找嚴一學習這道菜,卻也沒想到嚴胖子會這麽專業,居然有一只養了十年的盅,

那日和懷良人一起去品嘗嚴一的手藝,才知道這盅是他專門用來燉佛跳墻給自己吃的,這位‘令隱寺’俗家弟子對葷菜厚味的追求簡直令人發指……

其實更吃驚的還是嚴一,

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研究了十幾年的佛跳墻,還是用這個十年老盅燉出來的,周棟居然還是能吃出問題所在,而且一針見血,讓他和周愛國都覺受益匪淺。

嚴胖子甚至都有些羨慕起周愛國來,有周面王這樣的老師,再過幾年這小子還了得?

只可惜老嚴已經有了師門,還是那種傳之衣缽的弟子,他是絕對不能背叛師門的,也只能指望日後賴在楚都,與這位‘周面王’混個亦師亦友的關系了。

其實泡發各種食材嚴一就是專家,

如果周棟不動用傳說級洗菜技能,這方面怕是遠遠不如他,

至於前期將一些食材做成七八成熟的菜品,這方面兩人也是不相上下,

周棟贏就贏在對美食的品味能力以及對美食之道的理解上。

天下美食中最難的分兩種,一種是最簡單的,例如蛋炒飯;一種是最復雜的,例如佛跳墻。

前者是由簡入繁,看似近道,其實還是術!

周棟做的梅花蛋炒飯厲害不厲害?就連大名鼎鼎的黃金蛋炒飯都是遠遠不如,可這種一粒米配五片蛋花的高超技藝難道不是術?

後者其實才是由繁入簡,是真正的‘近道’‘求道’‘問道’!

要將幾十種山珍海味融為一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又不是你、我又不是我,空空色色、色色空空,這不是道是什麽?

可就算是嚴一這個沙門俗家弟子,卻也無法就這道菜堪破‘空色’,還是師傅口中的俗人一枚。

周棟那日的一段話,才讓他若有所悟。

“嚴師傅的佛跳墻已經做到了九十分,可還是略有不足,

我看問題就出在你還無法將各種食材味道真正的融為一爐!”

嚴一當時很不服氣:“怎麽說,我可是研究了十幾年的佛跳墻。”

“佛跳墻的難點其實不在前期泡發、備菜,

這些看似非常難,各家廚師都有獨門秘技,其實說穿了並不值錢,無非就是因地、因材、因器、因人而有所調整罷了,

就比如這蹄筋,如果不用化學類藥水,在北方就要提前最少五天開始泡發,在香江卻三天就夠了,還有這鮑魚、魚翅等等,都是一樣的。

嚴師傅沒有藏私心,對愛國教的細致,甚至幹脆告訴他最簡單有效的時間列表、備菜的手段,他也算是個聰明孩子,幾天時間就學到九成,連我都沒有想到……”

周棟充滿感謝地看了看嚴一道:“可有些東西,就連嚴師傅都沒有注意到,

例如嚴師傅只知道前人傳授和自己總結的經驗,該將哪些食材放入底層、二層、中層……頂層,

更知道分別放入的時間、火候如何掌握,甚至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序,卻忘記了這些內容是絕對不可以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時調整!”

“周面王你越說越玄了吧,我怎麽聽不太明白?”

一盅佛跳墻,廚師能夠做到泡發不失、前期備菜完美、再有一個頂級的紫砂盅,將各種食材按順序排放,這就必然可以做出一罐頂級的佛跳墻了,哪還有什麽隨時調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