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解肉(第2/2頁)

一眾人都哈哈大笑,大舅覺得很有面子,這皮娃哄老輩子還真有一套!

將一盆子端到水溝邊,又拖來一條水管子,先用手將腸子裏頭的豬糞擼出來,然後灌水沖洗。

等沖洗得差不多了,又加上鹽搓洗,讓腸壁的漿子都析出來。

然後又灑面粉搓揉,將漿子都吸進面粉裏去,再用清水沖洗幹凈。

這道工序得反復重復幾次,才能得到裏外裏幹凈的肥腸和粉腸。

大舅端著一個筲箕過來,裏面放著五花肉,瘦肉,肥肉,肺尖,肝尖,舌尖,大骨,龍骨,對李君閣說道:“先弄一段肥腸跟粉腸給我,我先去把庖豬湯搞起來!”

蜀州庖豬湯有時候是光指一道湯菜,有時候是指殺豬席,各有各的傳統。

夾川的傳統庖豬湯是必須將豬的各個部位熬一鍋湯出來當主菜,在配上其它部位的煎炒烹炸弄出的一道宴席。

李君閣將大腸小腸各選了一段扔筲箕裏,讓大舅拿去做庖豬湯,自己繼續苦逼地洗豬腸子。

洗完站起來,感覺腰都酸了。

拖著裝大腸的盆子回去放屋檐下,怎麽收放李君閣不知道,這事的妮媽媽來。

又拿了雙筷子回到水溝旁刮小腸,去掉漿粉只留腸衣,這是要用來灌香腸的。

這活是細致活,要先將小腸翻過來,兩根筷棱夾住腸衣,刮完洗幹凈再翻回去,中間不能弄破。

弄完回到敞壩上,就見阿銅在沖洗敞壩上的糞便血水,小舅育爺爺在將大肉改小,妮媽媽在幫廚,大舅在做菜,歐奶奶在管火,阿音在將肉上鹽上香料碼缸子裏腌制。

沒一個人能閑著。

殺年豬就是這樣,一般人光看著殺豬熱鬧,其實這殺豬才算起頭,後邊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

不過好處就是人多,大家一起有說有笑,聊聊東家長西家短,聊聊一年來的趣事兒,不顯山不露水的,一項項事情就做好了。

將腸衣抹上鹽放一邊,李君閣又去幫阿沖叔緊血旺。

這也是一門手藝,要將血旺緊得又嫩又滑,也是一個本事。

夾川有個歇後語叫“開水緊旺子——死了心了”,就是拿緊旺子火候不到位開涮。

豬血剛接到就已經經加入了鹽水凈置,現在已經凝結了。

緊旺子水溫只能保持在八十五度左右,也就是指尖能快進快出的程度,有個詞叫“響邊水”,就是鍋邊剛剛開始翻泡的時候。然後將呈鮮艷紫紅色的血塊滑進去,水面要寬,水量要足,加血後溫度變化才不至於過大。

等到血塊逐漸變得灰淡起來,焯到剛斷心就得立刻撈出用冰涼的冷水鎮起來,至於什麽時候才是剛斷心,就只能全憑經驗了。

老時間裏這也是殺豬匠的活,鐵匠看安鋼,木匠看上栓,這殺豬匠,就看緊血旺了。

阿沖叔腳邊已經緊好了一盆,李君閣蹲下身子撈住一塊在水裏漾了一下,血旺又韌又彈。

比起大拇指道:“阿沖叔,你不單是木匠,還是風水先生,算命先生,現在再冒充殺豬匠,也絕對沒人能看出破綻來!”

阿沖叔笑道:“當木匠的走村竄巷,主家有點什麽其他雜事也不能幹看著,這就叫‘藝多不壓身’了。”

李君閣笑道:“那你灌香腸做臘肉應該也是一把好手了?”

阿沖叔撇嘴道:“那是女人活,不會!趕緊撈一塊給大舅哥送過去,庖豬湯裏必須放血旺!”

進到廚房,就見熱氣升騰,滿室的肉香讓李君閣止不住地抽鼻子。

大砂鍋裏吊著大骨,龍骨,扇子骨,子排,肉皮,大塊臀尖肉熬的湯,湯裏加了花椒火蔥姜片,卻是一直旺火,熬得湯色發白,咕嘟咕嘟的翻著花。

見李君閣進來,大舅說道:“正好!皮娃你把骨頭撈起來,子排剁小塊,大骨扇子骨上的肉剔下來。”

李君閣笑道:“好吃不過骨邊肉!扇子骨上的最香不過了!”

殺年豬一般耗時較長,庖豬飯吃得比一般的頓頭要晚一些,一些娃子經不住餓的,爸媽就會撈一塊扇子骨給他,娃子自己弄點鹽抹上,吧唧吧唧等到開飯時已經半飽了。

取過一把尖刀,將幾根大骨頭上的肉都剔下來,改成適合下嘴的大小,看了看大骨頭中間的骨髓,差點就把嘴湊了上去,好險忍住了,又將骨頭丟回湯裏頭。

大舅看得就想笑,說道:“想嘬就嘬唄,還多的是呢!”

李君閣哈哈大笑:“哎喲被你看見了啊!小時候守灶邊守習慣了,這骨頭還得熬好些天呢,我現在也不是小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