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所謂超級科研計劃

這次的精確時間測量在一小時十三分鐘零七秒之後宣告結束,呂丘建抱著渾身癱軟的夏曉回到臥室,躺著床上一直到她帶著微笑睡去才輕輕地為她整理好被子,自己則輕手輕腳達來到電腦前重新開始工作。

羲和計劃毫無疑問是華國繼兩彈一星以來最大的超級科研計劃了,就算放到全球範圍也是能和曼哈頓計劃、阿波羅計劃這些超級科研工程相媲美。

所謂超級科研計劃必將會耗費海量的資金、巨量的資源、數以十萬計的人力,如果再算上間接地投資和人員就更多了,毫不誇張的說在全球範圍內也只有米國和華國有能力憑借一國之力開展這樣的計劃。

兩彈一星工程當初直接由元帥級別的元老領銜,成立了包括政治局、國務院、軍委領導人的高度權威機構,集指揮權、財政權、人事權於一體,調動全國一切力量展開大協作;在高層由核工業、航天工業和中國科學院之間的協同,主要體現在科研技術上緊密的協調配合、通力協作;在全國範圍內,由參與攻關的國防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工業部門、高等院校和地方研究機構,冶金部、化工部、機械部、航空部、電子部和鐵道部、石油部、地質部、建設部等26個部(院)、20個省市、自治區(包括900多家工廠、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參加了攻關會戰。

僅僅是爆炸第一枚原子彈就直接耗資28億,如果算上建設核工業體系與配套開支(如鈾開采等),這一數字將擴大到80億的規模。

1964年的80億是什麽概念?三年高麗戰爭的總花費是62億元,1959年的國防費用是58億元,這一費用比59年全年的國防開支還要多三成;如果放到現在,華國去年的國防支出是2979.38億元。再加三成就是接近四千億人民幣!

曼哈頓工程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工程師,工程在頂峰時期曾經起用了53.9萬人,總耗資高達25億美元。如果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去,這筆費用相當於現在的225億美元。

其中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一共有九千多名工作人員。橡樹嶺鈾材料生產工廠耗資9億美元,擁有三萬六千名工作人員,漢福特鈈材料生產工廠花費3億多美元,員工一萬七千余人。

參與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中,有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比如費米、費曼、尤裏、勞倫斯、康普頓等等,而在和米國人競爭的德國,波恩、弗蘭克、泡利等諾獎得主先後離開。150多個從事基礎研究很有素養的物理學家被驅逐出境,40多萬受過高等教育的猶太人逃離;希特勒固執的認為沒有物理和化學德國也能堅持一百年,然而他連十年都沒有堅持到;科學家對國家的影響可見一斑。

阿波羅計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而現在呂丘建主導的羲和計劃耗資將以千億為單位,可以預期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每年國家起碼要拿出數百億來支持這項工作,這幾乎與現在國家財政在科學投入方面的總支出相當。要知道去年華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財政支出也不過四百八十三億元。

但是這筆費用並不能全部用在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上,因為羲和計劃對外宣稱的可是太空探索研究,無論如何在這方面還是要做些工作的。

好在這兩個領域的基礎研究上也有許多共通之處。比如超級計算機的研究、材料學的研究、激光技術的研究等等,這些基礎領域的突破,影響將會是全方位的,航空航天技術和可控核聚變研究將同時受益;這也為華國掩飾羲和計劃的真實目的提供了不少便利。

同樣,如此大規模的工程需要的是完善的工業配套和全方位的人才儲備,華國目前在高端領域,無論是工業技術還是人才儲備,和米國都有不小的差距,但也基本上能夠滿足呂丘建的需求了。

高端人才的稀缺從某方面來說對呂丘建反倒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去了米國,肯定不會受到這樣的重視。想要像現在一樣主管整個項目恐怕要耗費更長的時間,面對更大的阻力。

呂丘建在電腦上審核著合作單位列表。上面為他羅列出了三百多家高校、近兩百家研究機構、數千家企業,他們所擅長的領域多多少少都能和可控核聚變扯得上關系。

對於這些合作單位,呂丘建不需要告訴他們羲和計劃的真實目的,只需要按照計劃的需求向他們下發研究任務或者產品生產任務即可,他們的工作或許是研究可控核聚變約束裝置上的某個螺絲,或許是開發實驗所需的某種特殊材料。

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守住秘密,最核心的研究計劃和進度只有他所率領的核心團隊以及長老會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