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是我的第八本出版小說,也是迄今為止,我在創造過程中投入精力心血最多的一部小說。《千山萬水人海中》之後,《琥珀年華》是我認為個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其實《琥珀年華》和《千山萬水人海中》是差不多時候起的稿。我記得那是二零零八年的暮春,當時我還在寫《烏鴉嘴女郎》,有位相熟的編輯來約稿,希望我寫一篇青春寫實類的小長篇,十萬字就足矣。我先是起草了《千山》的雛形,寫了短短一萬余字,名字都尚未確定,就舍不得給了。因為我的想法有所改變,覺得這一個故事還可以表達更多更深的東西,於是就對編輯說我另寫一篇給她好了。遂又起草了《琥珀年華》的雛形,初擬的書名是《我愛了你那麽多年》。但寫了三萬多字後,我又一次舍不得給,同樣是因為越寫越覺得十萬字那篇太短了,很多想表達的東西放不進去。只能抱歉地回絕了那位編輯,將兩個初初起草的故事都作為好苗子自己留下,準備悉心筆耕。

  《琥珀年華》和《千山萬水人海中》一樣,都是懷舊類青春寫實小說,只是主線定位不同。《千山》的主線是青春愛情往事,重點描寫的是青春年華裏最純粹最美好的愛情。《琥珀》的主線則是懷念純真年代,以一位“80後”女孩秦昭昭的成長歲月與經歷為主線,鋪展呈現了一段令人難忘的青春故事。整個故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寫到二零一零年。近三十年的歲月,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那些天真無邪的時光;那些純粹幹凈的情愫;那些溫暖美好的記憶……或許沒有什麽戲劇性的場景,也沒有什麽大悲大喜的情節,一切都有如生活本身在娓娓道來,卻在非常貼近心靈的地方,給人以溫暖與感動。

  撰寫這部小說,我的初衷是為一個時代的青春立傳,把最美麗的年華珍而重之地藏在記憶琥珀中留作紀念。寫第一卷《小時候》時,回憶最多,懷念最深。上世紀八十年代,內陸小城的城鄉結合部,聚居的廠家屬區,筒子樓或低矮瓦房,公共廁所,單調的小賣部,幾分錢的冰棍,一院子的小孩玩遊戲,集糖紙、貼畫、明信片……那些日子,絕大部分人家都過得差不多,生活清貧也快樂。在網上連載時,這一卷得到讀者最多的共鳴,但同時也有少數讀者產生質疑,認為這麽清貧的生活不應該屬於“80後”,因為,“80後”普遍被認定是享福的一代。對此我只想說,不是所有“80後”都是泡在蜜罐裏長大的。大城市或沿海地區的“80後”可能是享福的一代人,但對於小城市小地方,絕大多數出生於八十年代初期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條件和生活環境與秦昭昭應該是相仿相佛。

  譬如下面的幾則讀者評論所言:

  “雪影很喜歡你,你的文字使人感動,非常的感動。看著你的文就像看見了自己的過往歷歷在目。我一九八四年出生在江西貴溪的一個小廠礦裏,太多的回憶和故事,和你的小說裏簡直如出一轍。”

  “我是江蘇一個小城市長大的孩子,成長的軌跡和作者筆下的秦昭昭很像。也是在企業的托兒所、子弟小學、子弟中學念書。住的房子也都是連在一起一排排的公房。一九八一年我父母結婚時買的電視是上海飛躍,十二寸的,住在一起的很多人家都來一起看,熱鬧非凡。一九九零年初才開始有水仙半自動洗衣機和二十一寸熊貓彩電。一九九五年裝電話的時候我興奮可很長時間。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單位改制,大家生活開始雲泥有別。開始很難,後來慢慢走出來才越變越好。空調是二零零零年後才開始裝的,二零零二年以後買房買車。像我們這種情況的都是比較正常的發展史。所以我跟這篇文跟得很有感情。真的,就像回顧我自己的前二十年。”

  “我想我跟作者應該同屬一個年代的。簡直快成我的回憶錄了。昭昭小時候經歷我幾乎都有經歷過,像渴望學電子琴,收集糖紙了,希望天天都有好吃的等等。作者的文章我還沒有看完,可是看第一卷時我感覺特別的親切,仿佛又回到兒時的時光,懷念那時簡單、單純的生活。雖然那是一個物質生活貧乏的年代,但精神是快樂的。看到這篇文章感同身受,非常喜歡。那個純真的年代……”

  已逝的純真年代,永不再回,但回憶的香,永遠芬芳。

  這是屬於整整一代人的成長紀念讀物,紀念那些閃亮的日子,紀念那段純白的光陰,紀念青春歲月裏所有曾令我們為之心動過,感動過與撼動過的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