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秦昭昭念初二那年,曾經紅火一時的長城機械廠不行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大國策下,計劃經濟全面朝著市場經濟轉軌。這個過程中,許多國有企業紛紛破產倒閉,大批的職工失業下崗。“下崗工人”——成為這種情況下一個應時而生的專有名詞。

  大趨勢的影響下,江西這座工業小城中,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廠礦企業都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下崗,也就成了這些企業的職工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一個令人無比痛心的問題。

  作為國營大廠,長城機械廠沒有一下子就垮了,但基本處於半停產狀態。廠裏的工人們一批又一批地陸續下崗,不但車間人員精減,附屬的廠辦醫院、托兒所、商店等也逐漸一一解散,郵局和銀行的分所也先後撤回了市裏。秦昭昭的媽媽先下了崗,幾個月後她爸爸的車間也宣告停產。

  下崗對於很多工人來說是個難以接受的噩耗。尤其是那些在廠裏幹了一二十年的中年職工們。他們這個年齡下崗是最尷尬不過的事。年紀大一點的老工人可以提前特辦退休手續;年輕的學徒工也可以另謀生計,到底還年輕,重新開始相對容易些;唯獨中年工人兩頭不靠,既不夠資格提前退休,也很難再另謀出路重新開始,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這個年紀再去找工作談何容易?

  至於像小丹姐姐她們家那樣全家人都在廠裏工作的家庭,就更加難以接受,因為一下子就全家人都失業了。想當初好不容易進了廠,滿心歡喜,只當是一個再穩定可靠不過的國營單位,可以安安穩穩幹上一輩子,可是誰想到偌大的國營工廠也會有垮的一天?這一垮,覆巢之下無完卵。

  下崗潮在長機廠不可避免地出現後,下崗工人們個個掛著一張愁雲密布的臉,眼神都很迷茫,都不知該何去何從。

  幹了半輩子的工廠不行了,秦氏夫婦都下了崗,除了每人每月一百二十塊的下崗費,家裏再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秦家的經濟條件本來就不好,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秦爸爸正式下崗那天,呆呆地坐在家裏一支接一支抽煙,抽得整個房間煙霧繚繞。秦媽媽則在床上不聲不響地躺了一整天。

  秦昭昭知道父母這段時間的心情都很糟糕。放學回來,一個人不聲不響鉆進小廚房,在裏面折騰了好半天後滿頭大汗跑進裏屋說:“爸,媽,出來吃飯了。”

  這是秦昭昭第一次自己下廚做出來的一頓飯,在此之前,她只在媽媽的指點下炒過蛋炒飯。她做的這頓飯菜自然不會好吃。飯燒糊了;小白菜炒得過了頭,顏色發黃;豆腐燒得太鹹;西紅柿蛋湯卻忘了放鹽,但是秦氏夫婦卻把所有飯菜都吃完了,吃得一點不剩。

  這天晚上,等秦昭昭睡下後,秦爸爸無比慎重地對秦媽媽說:“日子不好過了,但為了昭昭,咱們總要想辦法繼續過下去,你說是吧?”

  秦媽媽含著淚點頭:“嗯,我們一定要挺過這一關,為了孩子我們也要挺過去。”

  車間停產後,秦爸爸叫上幾個一同下崗的老工友到外面去打散工。這裏要組裝機器去幹十天半個月,那裏要來件加工又去幹三五天,活幹完了現結工錢。秦媽媽則托熟人幫忙介紹去了地下商場一家睡衣店幫人看店。

  有時碰上一連好幾天都沒活幹,大家坐吃山空就難免心慌慌,秦爸爸就帶著人馬跑去城南的建材市場一條街幹搬運工,替人家卸貨。貨物大都是一箱一箱沉重的瓷磚,扛起來特別吃力,工錢卻特別便宜,五塊錢卸一噸。因為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所以廉價無比。

  一般店鋪進貨都是用火車皮拉上幾十噸,再用汽車一車車運到城南,然後找幾個搬運工一起往倉庫卸,卸完後賺得幾百塊錢大家平分。有次接到一樁大活,要卸六十噸的地板磚,秦爸爸他們只有六個人,本來這樣的活最少要八個,但是為了多分點錢,他們寧可不再叫外人,自己人辛苦多幹一點。那天他們卸貨卸了差不多一天,最後一人分了五十塊錢。回家後秦媽媽發現丈夫兩個肩膀全都腫了,卻一臉興奮之色:“你看,我今天一天就賺了五十塊。”

  秦媽媽是知道行情的,一看這五十塊錢,就知道丈夫今天一天卸了多少貨。馬上驚呼:“老秦,你今天卸了十噸貨嗎?”

  十噸!裏屋正在做作業的秦昭昭耳朵一下就豎起來了。數學課上教過了,一噸等於一千公斤,十噸等於一萬公斤,也就是兩萬斤。她爸爸今天一天卸了兩萬斤的貨。這個數目對她而言實在太龐大了,她想像不出爸爸是怎麽卸完的這兩萬斤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