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4頁)

俞子離不由露出不忍之色。

“那夥賊光明正大進得村來,村人見了無一人張目,為求自保皆避入家中關門閉戶。這便也罷,各人自掃門前雪,哪求他們顧及鄰家瓦上霜。只恨惡鄰,生怕波及自己,竟為賊人引路……可笑那戶人家,還曾到我家借銀。”

賈先生棄杯道:“這等故土有何可戀之處?我架柴化了家嫂侄兒侄女,連著爹娘兄長祖父祖母的屍骨都刨出化灰,並作一塊裝進壇中,背在身後離了棲州。”

“上蒼若有知,唯願家中老少……”賈先生笑敬天地三杯酒,“來世為人再不投生這雲棲故地。”

俞子離嘆:“是我之過,勾起先生傷心事。”

賈先生笑道:“無妨,經年舊事,煙盡塵消,想必家中老少早在地底團聚,抑或投胎富貴人家。”他轉頭輕撫了一下謝罪,“當初識得謝夫人,未嘗無有移情之故,他們好似寡嫂侄兒,而今,也就阿罪令小人牽腸掛肚。”

俞子離道:“衛家雖是富貴閑人,卻是言出必行,他們既接了謝罪在家中,自會用心照顧。衛放少年心性又跳脫,卻生得熾熱心腸,人又呆傻。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者,世上並無幾人,衛放卻是其一。”

賈先生想起衛放在謝夫人墳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大笑出聲,道:“是是,大郎難得赤子。”

俞子離想了想又道:“我與賈先生有緣,在這歲殘之時伴庭燎飲酒談心,我再為謝罪留出一條退路。本當親為,可我是個流離之人,不能替先生照顧謝罪,倒可托我師嫂多加看顧。她為當朝長公主,蒙她庇佑,無人敢來相欺。”

賈先生沒想到除夕夜還能得這般的意外之喜,忙拱手道:“唉喲,小人替阿罪謝承郎君好意,此等大恩,偌是今世無報,來生亦還。”

俞子離笑道:“我不過張張口,功勞不必記我頭上。你不識我師嫂,她為人極好,氣度不輸男子。罷,眼下前路無憂,暫且在衛侯府安心住下。我夜觀天象,再度侯府風水,這氣運不消反漲,占占便宜全然無妨。”

賈先生露出點鼠相,賊溜溜地吃著菜,心道:哪是你夜觀天象,推得衛侯府氣運不消,分明是相得樓小郎君與衛家女有姻緣才出此言。他識趣不戳穿,反捧了俞子離幾句:“郎君承丘聲先生畢生所學,果然非同凡響,觀天測象無所不精啊!”

俞子離雖知眼前這個老東西說的奉承話,還是厚顏收下。

二人又互相吹了幾句,賈先生小心措辭,道:“歲中時,樓將軍似乎遣人尋找郎君蹤跡,郎君險地求安避了開,如今樓衛兩家架梁往來,郎君……”

俞子離動了動屁/股有點不安,嘴硬道:“既如此更應反其道而行,人進我退,人避我不避,人走我不走,方是上計。”

“郎君說得是,郎君說得是。”賈先生打個哈哈,掀起半禿的眉。心道:你們師兄弟好得時候有如父子,忽得翻起臉,竟是老死不相往來,真是怪哉。猶豫一番,還是問道,“郎君與樓將軍名為師兄弟,實則情分猶勝手足,怎這般象馬壓腳,士不相對?”

佳節寂寥,俞子離也有了傾述之心,問道:“先生可知漓山事?”

“略知一二。”

“先生可見活人被燒死之相?”俞子離又問。

“不曾目睹。”

“先生,被活活燒死之人其狀之慘,宛然有如煉獄。”俞子離閉了閉雙目,“我曾見一人攀著樹幹,妄想爬樹逃生,卻抱樹燒為幹屍,屍身撕都撕不下來。漓山反賊中老弱女流為避火,逃入一處山洞,大火封山時濃煙彌漫,他們逃無可逃,盡數嗆死洞中,死後屍首拿抓喉,苦痛不堪,幾能聞得他們死前的哀嚎。”

賈先生一時無言,良久才道:“郎君有憐憫之心。”想俞子離一個無憂無慮,不知世間疾苦的少年郎君,離了深山,懷著滿腹才學,願為蒼生請命,哪知蒼生慘死眼前。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居□□啊。”賈先生嘆道,“小人敬郎君一杯。”

俞子離飲盡殘酒,側耳聽了聽,隱隱鼓樂中夾著噼叭炮仗聲,再細聽,又有人聲車馬聲的,看看院中更漏,宮宴九成已罷,百官離宮歸家。笑著道:“為官也不易啊,除夕車來馬去,吃了一頓宮宴,歸家滿身疲憊,還要守歲待新春。”

賈先生撫掌笑:“能赴皇家宴,無上榮光,到了郎君嘴裏倒成倦事一樁。”

謝罪在旁吃得大飽,眼睫微合,已有了困意,拿手揉了揉眼,坐在那連身子都歪斜不穩了。伺侯他的侍婢已摸清他晨起晚睡日日不差,誤了時辰便會不安焦燥,過來屈膝道明原委,要帶謝罪就寢。

俞子離有些詫異,道:“謝罪這呆症很有些奇異處。”又遺憾道,“若我阿父在世說不定能解一二,可惜我年幼時頑劣,對歧黃之術並不上心,堪堪知個皮毛,半懂不通。先生與阿祀熟識,叫他在太醫署與尚藥局那裏尋尋良醫,再有上皇身邊頗多奇人異士,也可問上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