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3/7頁)

林巧珍的弟弟也挺好,每年都給崔家送大南瓜,只要他們家收到都會送,林巧珍一提,大家也同意。

黃寶能家大小子剛初中畢業,黃寶能不能再讓他下井挖煤,雖然文化學得不怎麽樣,可人生得牛高馬大,來幹體力活也是把好手。

這一說,就來了三個,只剩七個招工名額。綠真寫張“招工”的大字報貼到門口電線杆上,才貼上去半小時就有十多人來問訊。

他們開外人的工資沒有自家人高,五十塊,可也比外頭普通工人高多了,一個月還有八天休息天,頂班的話是按兩塊錢一天開,這樣的好事誰不想來?要知道,大批知青回城後,城裏工作機會被搶空了,多少知青和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青年們遊蕩在外,小偷小摸大大增加,就是治安案件也不少,偷油的“黑子”團夥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春節前幾天,這些無業遊民已經對社會形成了一股非常不穩定的影響。許多人買個菜買點年貨都讓人把錢偷幹凈嘞!

工作機會太少,未就業人口又太多,短短三天時間就有三百多人報名,廠裏眼睛都挑花了。首先剔除年紀大的,身體條件不好的,不識字的,依然剩下小二百人。春苗建議不如采取考試的方式,因為這樣公平,無論最後招沒招上,大家都無話可說。

於是,黃永貴和幾個大學生們合作,去子弟小學印了二百份試卷,都是工廠水電操作常識,保守商業機密等職業道德,還有銷售常識,一百分的卷子,九十分以上的就有十八人。

這下,春暉幾個也驚呆了,這樣的水平怎麽說也是高中生了吧?居然來給他們廠子打工?今年工作有這麽難找嗎?

其實,她們不知道的是,工作難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皮革廠早已聲名遠揚,整個陽城市都知道蘇家溝路邊出了一個做皮包的廠子,有志向的都想來試試!不然咋不見人高中生去養豬場飼料廠呢?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十八人裏挑七人,好幾個是分數一模一樣的,去掉誰也不好。顧學章一拍腦袋,幹脆再加一環面試吧,他準備了幾個臨場發揮的題目,正正規規的在農家院裏開設一間辦公室,依次考察了他們的臨場表現能力,需要溝通能力。

最終,在綜合各項條件考慮後,挑選出十個人。沒辦法,最後四人的筆試成績加面試成績是一樣的,無法先後排名,況且,這幾個年輕人實在是太優秀了,他舍不得放棄!

五女五男,都是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至少初中畢業,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這樣,加上原有的七人,關系戶三人,皮革廠擁有二十名全職職工!

這還不算周末來幫忙打短工的小會計幾人!

刨除請假的三人,也還有十七人能保證八小時在崗,規模已經非常大了。私人廠子居然敢請這麽多工人,大河口的人都驚呆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前所未有之變化!

工人充足,皮革廠的機器終於又重新開動起來。幾個新工人都是非常聰明能幹的,好多活計只用教兩遍就會,不遲到不早退,兢兢業業。一開始實行輪休制,每天工作八小時,早上八點半上到十二點,下午兩點上到五點半,保證八個小時內機器不停,人手也不停。

果然,就像春暉說的,高度精密分工後,工作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年前積累的幾個大單子很快按時交付。聽說如果是自個兒拉來的單子還有獎勵金後,幾個年輕人就自告奮勇,周末的時候拿著幾個樣包往周邊區縣跑,拉單子。

一個包獎勵一塊錢,對於這些有點文化又找不到工作的知識青年來說,一百個包就相當於父母老工人掙兩個月,他們在家腰杆子都能直起來不少嘞!

甚至,有人有同學在省城上師專醫專農大的,甚至掛著一身皮包跑進大學校園,向那些追求時尚的大學生展示他們的產品。單就這點子,光憑崔顧兩家人,是絕對想不到的!

他們以為,賣東西就是拿去工廠門口吆喝就行了,可社會在變革,通過一場世界級賽事的舉報,許多國外資本和廠家開始注意到中國這塊幾乎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外國文化漸漸湧入國內,“背一個黑皮包”成為一種最簡單的外國時尚!

這幾個年輕人很快從大學校園裏給拉來幾個單子,雖然一個學校裏買得起的也就五六十人,可幾個學校加一起也有二三百不是?獎勵金根據“誰的單子獎勵誰”的原則發下去,大家的幹勁愈足了!

甚至,其中有個叫蘇強東的更機靈,他有個姑姑嫁在隔壁省份,是一名主管人事工作的銀行副行長。也不知道怎麽勸說的,他居然說動姑姑買一批皮包作為銀行系統的第一季度獎勵!

因為是銀行系統的獎勵,不能馬虎。雖然數量不多,只十來個,可廠裏卻十分重視,男員工和女員工的分開生產,幾乎是量身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