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兩條腿走路(第2/2頁)

這玩意兒主要是FACEBOOK的小劄用出名的。在21世紀初之前,軟件行業是比較講究理性設計的,早期研發完成後,後續的測試也是很嚴謹的,基本上項目經理怎麽要求怎麽來,跟設計不符的就是BUG。

但是隨著互聯網產品更多偏向娛樂消費和社交,偏向“體驗”之後,其實最初設計得太嚴密就不是好事兒了。因為100%項目經理前期論證的模式,只適合那些對錯分明的問題。

可是體驗這玩意兒,是沒有對錯的。就像很多公司的測試部門,對著TEST CASE的時候,你能說出一個功能錯沒錯,但你說不出一個功能漂亮不漂亮、舒服不舒服。

這玩意兒太主觀太見仁見智了,你指望不了項目經理每次都跟主流審美站在一起,所以哪怕你希望你的人都跟騰雲的工程師一樣,“每次都刻意站在小白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也不一定奏效。

這不是同理心的問題,而是精英是無法靠意淫來意淫出小白究竟是如何想得。

後世大約06年前後,FACEBOOK流派開始擴散出來的A/B版測試,這時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工具了。它不需要項目經理再去設身處地把自己裝作小白,而是直接把好幾個各抒己見的外觀、UI更新內容,小範圍投放給幾千幾萬個用戶去用。

比如,當時幾千萬的FACEBOOK用戶裏,會有千分之一隨機收到一個升級提醒,要升級他電腦上的FACEBOOK客戶端(後來是手機上的APP),而事實上,他們不同的人拿到的是不同的測試版升級文件。

最後統計一兩周,看哪個版本大數據表現好,就統一確定升級成這個版本,這招大約在09年前後,就逐步擴大到所有互聯網巨頭了,大家都不再去花心思揣摩“什麽才是真小白”,從此都開始借鑒A/B版測試這種研發方法。

直接讓大數據告訴大家什麽才是真小白吧。

至於前文說的“先行推出、測試市場反饋,再快速叠代”這一招,只是A/B版測試的前置思想基礎,這個手腕90年代末騰雲就在用了,那個是加快調試和響應周期用的,讓你測試不太充分就先投放市場。讓市場反饋你有哪裏不行,再快速升級,就省掉很多測試工程師的工作量。在這個基礎上,如果一次升級的內容不一樣,有好幾個對照組,那才是“A/B版測試”。

對於即將到來的1988年,眼下的微軟工程師們都還是很端著架子的,他們絕對理解不了這樣的研發方法。

而且以現在商業機密的擴散緩慢程度,只要顧驁保密工作做得好,同時不對內解說這個方法的好處,這些先進的研發管理思想,保密到互聯網誕生,估計都是可以的。

(歷史上FACEBOOK的研發管理思想,都花了兩三年才蔓延到所有行業巨頭,那時候信息比現在靈通好多倍。)

只不過,因為如今還沒有網絡下載那麽便捷的軟件升級渠道,所以顧驁沒法通過遠程的操作模式,大規模使用小白鼠。

但這都只是技術手段上的問題。顧驁完全可以稍加修改,弄成只在公司核心勢力範圍的地域內,找關系最鐵的渠道經銷商,和最腦殘粉的鐵杆用戶,來當A/B測試的小白鼠。

當然,為了把這個制度長久穩定地運行下去,消費粉絲激情肯定是不行的,必須給好處反饋。比如那些主動用測試版並且報BUG、反饋意見的用戶,將來可以得到免費獲得正式版、不用購買的好處。

相當於是用測試勞動換來的軟件使用權。

這些都是後話,暫時還沒實施呢。

……

跟王安的轉型談判,還有最後一個細節問題要解決,那就是原先顧驁已經收購了王安電腦的大部分股權,而王安公司的品牌資產,無疑是這家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顧驁前前後後花了12億美金,這裏面大部分的錢就是為了這個牌子,以及牌子背後的市場認同、消費者慣性。

現在王安要拆分一家他自己家人掌控的純軟件公司,那就面臨著依然要用王安的名字,和WPS這個系列軟件的品牌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