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3/3頁)

你也知道的,我原先只是給我那個供應商黃頁、還有臨時統計客戶需求要出版的技術資料書籍,每次特事特辦單獨跑書號的,太煩了,要是能做大,還是自己弄家出版社可靠。

我也是學乖了,實體的企業,不能介入太深,咱還是在商業和技術咨詢領域,先把黃頁的模式,在中國做起來吧。至少這種東西不涉及太多自己的網絡,有媒體就夠了,至於配送書,大不了寄郵政的額外付費加急郵包好了,書這種東西也不會寄壞。”

馬風大吐苦水,把他這兩年來N多異想天開的路數,漸漸實退虛進的過程,訴苦了一遍。

顧驁隱隱然覺得,他這個“小眾工業品需求撮合平台”,怎麽有向純出版咨詢退化的趨勢。

不會最後變成一個只賣商業信息雜志和做鐺鐺網/亞馬遜的模式吧?

確實,如果非要在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沒有互聯網的年代,要借助電視購物/黃頁等傳統媒體,就把這種生意做了,還真只能做販賣知識的商人。

這玩意兒不要求物流,溝通成本也低。只要互通有無把需求的大是大非商量好了就行,沒那麽多非標的彎彎繞。

歷史上亞馬遜在美國最初也只能賣書和賣咨詢信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你的出版社跑到手了嗎?”顧驁聽完馬風的全部吐槽後,忍不住問。

要弄到一個出版社的指標,那人情可不小,而且92年之前,估計都不會給你機會純私營民資弄到出版社的。

充其量只是每次給你弄到幾本書號,就很值錢了。

這年頭,出版社每年手頭的書號指標,那都是真金白銀的計劃內資源。就跟銀行拿了牌照哪怕什麽都不幹,光靠牌照資質權限,就能來不少錢了。

“差不多了,我畢竟也在外經貿口摸爬滾打混了兩年,有些朋友。國內目前專門做國際貿易和商業資訊、技術引進類書籍的專業出版社也不多,總有機會的。不過,目前初步談妥的是要找個單位掛靠,集體股還是要占幾成的。不過沒關系,我也沒指望通過賣書本身賺多少錢嘛。這只是我實現自己商業理想的一個工具罷了。錢塘本地是弄不到指標了,目前初步看準的目標,是在滬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