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第2/2頁)

這樣算來,再加上租房弄辦公、實驗室場地、辦公設備、做電路設計的制板設備、做整機的開模等東西,七七八八加起來,也抵得上半年的人力開支了。

所以,任正義這初始投入的30萬,估計也就撐到明年過完正月,也就是公歷3月份。任正義有把握到時候研發出第一款可以到產品化階段的程控交換機。

然後,原本他就需要拿著這個產品方案,去找後續的人出錢入夥,把這個程控交換機正式試流、量產,周轉起來。

諸位看官也別覺得這種節奏超前——在80年代後期的特區,雖然沒有“風險投資”,但那只是說沒人會看你一個幻燈片就砸你錢。但只要你能實打實研發出一個樣品,貌似能生產出來賣得出去,還是會有很多冒險家壯著膽子跟你合夥的。

而且當時都沒有公司法,完全是靠江湖義氣合夥,但80年代後期的特區,中國第一批搞先進制造業的吃螃蟹者,就是這樣趟著渾水過河,把錢給賺下來的。

別的不說,單說平行時空夏為的發家史,任正義不也是這樣挺過來了麽。

只不過現在,任正義那個“等仿造日貨的程控交換機樣品出來後,拿著樣品去融生產階段所需資金”的環節,直接已經找好了下家,有顧驁跟他合作。

顧驁也很大氣,跟他談好了給100萬人民幣的可轉債——如果你有本事用完這100萬人民幣後,就實現資金自我周轉,不需要再借助外部融資加速發展,那顧驁允許任正義到時候直接把這100萬加上利息還給他。

如果任正義用了這100萬還沒辦法走到自負盈虧的階段,或者覺得看透了商業模式、短期內追加注資可以發展更快,那就乖乖接受顧驁的入股吧。

顧驁估計,100萬夠任正義花一年了。所以,顧驁入股的事兒,至少要1988年,才會見分曉。到時候各部分的具體估值,肯定也要根據發展詳談,現在沒法直接敲定。

不過任正義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管公司如何發展,等到產品正式開賣了,他至少要接受顧驁25%的股份——因為1984年到92年之間,中國就沒有完全內資的有限公司。

你要麽是外資企業,要麽是合資企業,要麽是個體戶,要麽就是有集體股的鄉鎮企業——比如歷史上宗卿厚的哇哈哈,魯冠求的萬向,其實都是掛靠集體的。等到92年純內資的有限公司法律上明確了之後,他們才“花錢買不管”,把集體股退掉。

所以,88年到92年之間,任正義無論如何都得找外部投資人占25%以上,那還不如找顧驁呢。92之後,他要是真做得好,覺得不需要顧驁更多錢,可以慢慢拆分業務、置換,那都是後話了。

如前所述,顧驁自己也是傾向於最終把他在“網絡端業務子公司”的持股壓到5%紅線以下的。

……

“聽顧總一席話,勝讀是年書。現在想想,我下海的決策還真是好險呐。我自己以為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回頭看看,只是在產品和技術上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論資本,論法律風險,論供應鏈安全,我真是完全靠著勇氣一頭撞進去的。”

達成了合作意向之後,任正義真誠地跟顧驁握手,滿臉感激。

“好好幹,我也不過是比你早幾年出來摸爬滾打,見識的多一點而已。你要是也有個基辛格一樣的導師、一堆黑格、彼得森、威廉·克拉克級別的老朋友,你也可以的。我在特區也有不少朋友,你如果制板、開模的時候需要靠譜的供應商,我幫你介紹。”顧驁一點都不居功,雲淡風輕的樣子。

“這倒不用了,我敢下海,都是聯系打聽好了的。”任正義遜謝著推辭。

當天喝完酒走後,任正義次日回到單位就加急把下海前的手續辦了。

這個月月底,他就帶著一起跳槽的幾個兄弟,還有圈內認識的一些供應商家有野心的技術骨幹,南下特區,開始了他們自己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