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我年輕,我不急

顧驁當面就事論事反駁王安的那番話,總結過來就是一個意思:

在一個增長非常快速的市場裏,為了極端討好現有存量客戶,而嚴格按照對它們需求的“市場調研結果”來安排自己的研發計劃,是必然要死的。

76到86到96到06,每過十年地球上的個人電腦存量是翻十倍的,06年的電腦數是76年的一千倍。

而王安堅持封閉式系統和全軟件一站式打包、兼容性完美,動機是什麽呢?就是討好目前用個人電腦的主力軍——美國高級白領精英,打造對這個人群最完美的辦公體驗、文档安全性和流暢性。

具體的論述展開中,顧驁當然是旁征博引,還說了很多克裏斯坦森寫過的行業案例,著實把科委的工作人員和兩院的計算機專家們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番道理講完,他們已經不等王安反應和反駁了,而是熱切地直接逮著顧驁恐慌式追問,顧不上照顧美國客人的面子了。

“小顧同志,那你是覺得,我們如果要研發計算機操作系統,也要走IBM模式的開放式系統路線了?我們可以集中資源辦大事,但能夠贏得過IBM麽?據我所知,一旦采用了開放式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贏家通吃、馬太效應,到時候只能活一個吧。畢竟所有軟件商都不可能為兩套系統長期開發兩個版本的軟件。他們肯定會覺得其中一套用戶多,就專注做好用在這個版本系統上的軟件,另一個競品系統就算做,也不是原生態的,是移植的,BUG也會多一些。久而久之用戶肯定愈發集中到最好的那個系統上了。”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科委的一名工作人員。

顧驁聽了,也不禁暗暗點頭。1986年,中國的科技管理人員,能說出贏者通殺、馬太效應,並且推演出後面這些常識,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是個有見識的,難怪可以到科委來混到職務。

顧驁便中肯地解答:“確實是這樣,這位同志說得一點都不錯。我們甚至可以說,IBM今天主導了這個掀桌子的事兒,到最後它自己受益也不會很多。到時候,‘最好的操作系統’會贏得個人電腦行業的主動權,而‘最好的硬件整合商’反而會被反噬,被其他低成本品牌蠶食。

今天IBM主導的這個‘開放電腦計劃’聯盟,三方主要是整機集成的IBM、核心技術元件供應商英特爾、以及軟件系統供應商微軟。未來,我覺得英特爾和微軟會成為最大受益者,而IBM,不過會成為一個在個人電腦領域,掀掉王安和蘋果桌子、讓大家都沒得吃的挑釁者。

不過,這對於IBM來說,也不是不可接受,因為IBM的主要業務就是大型機和服務器。就算它最後在個人電腦領域賺不到錢,他只要確保地球上沒人能在這個行業賺到大錢,就夠了。

IBM相當於是把處在電腦用戶金字塔最底層的市場徹底砸爛了、誰都別掙大錢,然後換取它自己在金字塔倒數第二層的霸主地位,間接變成最底層。”

此言一出,主持會議的工作人員紛紛側目。

而王安也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王安骨子裏還是不相信顧驁的全部分析,但他知道,至少顧驁對IBM動機的分析是對的——如果IBM拿不到王安的市場,也要掀桌子誰都別吃。

這不僅是因為理性讓他相信,而是感情也傾向於讓他相信——王安跟IBM從1956年,他發明硬盤後,跟IBM的法務鬥爭就開始了。

王安跟IBM鬥了整整30年,所以任何說IBM壞話的,他都傾向於相信。

這也讓他對顧驁剛才駁面子的反感降低了些,覺得顧驁確實是在“就事論事”。

你罵完一個人後,想要不讓他記恨你,還覺得你公允,該怎麽做?顧驁的例子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你應該罵完他之後,再各打五十大板地罵一頓他的敵人。

王安還沉浸在沉思中,會議主持人員卻開口發問了:“那小顧同志,既然你說在個人電腦層面,開發封閉式系統未來沒有前途,做開放式系統全球又只能活一個,那在這個領域究竟該如何布局?難道你就只破不立,沒什麽建設性的路線麽?只會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顧驁嘆了口氣:“正面跟IBM競爭肯定是不行的,這不是技術和投入的問題,也是國際形勢、綜合國力的問題。美國人不會容忍其他國家來制定這個國際標準,中國的國力,十年之內,甚至二十年之內,沒有可能從底層挑戰這一點。

而IBM在系統層面的合作商,也已經被微軟占住了,這個位置同樣不是中國人能頂替的,就算我們技術比微軟強,IBM也不會選一個中國公司合作。

我們只能先隱忍加入這個國際分工當中去,這是信息和通訊技術的無奈,因為它沒法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一定要跟全世界標準互通。當然,國家的科研實力,可以往服務器以上的大型機、巨型機系統發力,保留技術積累的慣性,我們隱忍的只是個人電腦這個應用技術層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