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地球上只需要五台電腦的再次重演(第2/2頁)

“……會見了美國王安電腦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安博士,香江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仲謀先生、大股東顧驁先生。就……親切友好地交換了意見……”

前後15秒鐘的簡訊,畫面加旁白解說,但沒有當事人的同期聲語音。

具體每個人如何露臉運鏡的,就不贅述了。

王列當時在會堂的休息區等候,所以並沒有親眼看到父親進去時的樣子,他也是此刻在國賓館的客房裏、在電視上看到當時的場景。

又是一夜無話,次日一早,終於到了去科委參加座談會的時候了,兩院的那些相關領域的大牛院士,也都會到場。

國家開放之後,一直到98年,中間有20年時間是沒有科技部這個部門的,就叫科委。

這場座談會要為期數天,會涉及到八六三計劃中電子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兩個大領域的全部方向,也算是“八分天下有其二”了。

顧驁一大早就收拾妥當,從自己家走路去隔壁國賓館,請上王家父子,然後安排車隊直奔科委。

王安能得到首長接見,那也不是白見的。肯定要到委裏吐露一些幹貨、幫中國人在計算機發展領域提供一些戰略咨詢意見,作為投桃報李,而且不能瞎說。

或許有人會覺得:以王安的身家,那麽超然的姿態,連美國總統也見過,應該不太在乎這些身外的虛名吧?

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能說他們的看法在平時是對的,但是在86~88年這段節骨眼上,卻錯了。

患癌之前的王安,是比較醉心於技術和生意,不太在乎虛名的。

可是後來最晚年的時候,簡直是判若兩人,不但喜歡被各國高層接見,還開始謀求進入各種名人堂、拿美國的各種獎章。

並不是王安變得太快,而是他必須建立威望、建立公司上下對王氏的家族崇拜,為他的兒子鋪路。

而在一家美國氛圍的大公司裏,建立起跨代際的家族崇拜,又是何等的困難?美國人可是從根子上就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而不是為世襲賣命。何況王安經營的還是最前衛的科技公司。

所以他自己可以不庸俗,但為了兒子,生命的最後三年俗也就俗點了。

車隊很快就到了科委辦公樓,顧驁領人上去,把王安介紹給國內計算機系統和通訊工程方面的兩院大牛們相互認識,一番寒暄自然是免不了的。

主持會議的是委裏的一名副主任,領導講話、勉勵自然也是免不了的,然後開始分組討論議程。

巨型機、大型機這些,顧驁不熟,王安也不熟,自然不用參加那些分組。

術業有專攻嘛,座談會到了這個級別,都是分得很細的,不會泛泛而談。

所以王家父子和顧驁都是不約而同參加了服務器、小型機和個人機領域的操作系統戰略發展會議。

中科院的相關負責人說了一番之後,就把發言機會讓給王安,讓王安介紹一下美國相關產業界的發展趨勢。

顧驁也不插話,就靜靜地聽。

王安花了將近半個小時,把美國的行業現狀、發展趨勢梗概講完之後,有個委裏的工作人員提問了。

“王總,請問您對於美國IBM公司去年起聯絡英特爾所發起的‘開放式個人電腦發展計劃’的前景,有什麽預判?

根據我們的了解,IBM公司和英特爾,從去年9月份開始,有較大的股價攀升,而且行業資本對其的信心,都與這個計劃的實施進度有重大關聯。

上個月,我們更注意到一家IBM的系統和驅動軟件分包商,微軟公司,因為加盟這一計劃並扮演重要角色,在納斯達克上市了,幾天之內股價也漲了四倍。

您覺得IBM的新開放模式,會是未來服務器、小型機和個人機計算機系統的發展趨勢嗎?”

這種問題,明顯是兩院的科學家問得出來的。不過,卻很符合委裏的行政人員關心的角度,他們是要關心市場對科技的需求趨勢的。

王安聽到問題後,也是先拿捏了幾秒,免得讓回答太廉價,或者顯得立場傾向性太明顯。

“我認為,IBM的奮鬥方向,算不上錯,但是以如今的硬件綜合性能,這件事情在5年內是絕無可能達到讓用戶流暢、穩定使用的程度的。至於10年之內,我不好預測。

對應用軟件接口的全面開放式態度,對硬件搭配的全面開放式態度,要帶來多少軟硬件驅動兼容性方面的隱患?軟件質量又怎麽管控?我對有多少用戶會喜歡這樣的電腦,表示懷疑。

至少以我們王安電腦的經營經驗、這些年收到的市場調研反饋,那些商務精英、高層白領,是不會喜歡犧牲辦公穩定性,來換取IBM許諾的那些進步的——而這些人,都是目前個人電腦用戶的中堅。我並不想自吹,目前美國的商務精英、高層白領,有三分之二的人,辦公時用的都是王安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