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八六三計劃(第4/5頁)

最終,八六三計劃理論上要到2002年完成,而後世02年國家也確實成立了“八六三計劃監督委員會”,以督促和驗證計劃的完成情況。

(當然計劃肯定不可能100%全部完成,有人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錢花下去大部分都完成了。學術造假、捏造數據、剽竊成果……這些個案肯定是有的,不吹不黑,不多展開)

顧驁這次來,卻是趕上了早期的論證階段,幫忙評估一下某些專項的難度、需要投入的資源——當然,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因為其他的他也不懂。

按照四院士和朱院長上書的原計劃,“八六三”一共要投入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海洋技術等八大領域、25個子方向的科研攻堅。

顧驁能夠涉及的,只是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這兩個大領域的其中4個子方向。

而且主要是“信息技術領域”的3個子方向:智能計算機系統、微電子器件與系統集成技術、通訊電子技術。

至於“自動化技術”這個大領域,顧驁能提供資源幫助的,只有智能機器人這個大分支下的“基於非智能工業機器人、提供自動傳感反饋的初級智能機器人”這一精確細分方向——說難聽點兒,擱十幾年後,這樣的機器人都不好意思歸納進“智能機器人”,因為太初級了。

顧驁很有自知之明地這樣自我歸納反省了一番、也把自己的資源和能力跟領導、院長、院士們開誠布公地交流了一下,澄清其他領域他一句話都不會多說。

所以,中肯地評價一下,顧驁能介入和提供資源、以及未來合作受益的領域,連國家八六三計劃整體的兩成都不到一點。(8領域涉及2,25個專項涉及4)

而且即使是涉及的這2領域4專項,顧驁也不是扮演主力的,他只是給國家隊打打替補找找資源的。

他也不想介入太多,因為一來這些研究成果偏於基礎科研,很難直接產業變現,所以就該國家隊投主力。

二來即使是少數有產業變現可能性的細分專項,但因為這是國家計劃,所以未來出了可以形成專利的東西,顧驁也拿不走啊——其他參與項目的人,都是國家隊的科研院所,拿國家劃撥預算的,他們做出來的成果當然應該歸國家。

這種產權不明晰的東西,顧驁能不花成本拉人一把,他是肯拉的。如果國家隊需要買他的東西、或者把產出成果跟他“產學研一體轉化”,他也是願意的。

自己打主力還拿不到獨占的事情,就免了吧。

不是他不愛國,而是錢再多也燒不起,八六三計劃頭5年就要燒100億人民幣經費呢,往後每個五年都只會幾倍幾倍地更貴。

雖然顧驁目前的全部現金流都榨幹了兌換成人民幣,確實能湊出100億。可這些投入都是無法快速變現的,燒光了之後怎麽辦?

在跟某些人的討論到達白熱化階段的時候,顧驁不時拋出幾句金句:“科研是把金錢轉化為知識的過程,產業創新是把知識重新轉化為更多的金錢的過程。我們不能把這兩個東西混為一談。前一類要有前一類的解決邏輯,要交給國家。後一類要有後一類的解決邏輯,要交給產業界。而不是國家隊親自上陣、最後做的事情卻是逆向山寨——這用不著國家隊的科研院所,也用不著浪費國帑,產業界本身就有動力自發去做。”

……

顧驁這麽說,當然也是會得罪人的。

某些大牛院士倒也不是跟他過不去,或者有私心,只是腦子暫時沒轉過來——畢竟這些大牛院士沒接觸過資本主義國家是怎麽分清基礎科研和產業創新的,而在國內,原先這個問題並不重要。

大家都覺得,國企投錢和國家科研院所投錢,不是一回事麽?反正都是國家的。

所以,就有些大牛在顧驁的老領導面前吐槽他了。

“你們部出去的那個小顧同志,也太不顧全大局了!CIMS這種高科技的、對整個制造系統進行計算機集成的項目,怎麽能指望大型國企和民間企業來主導?工業自動化進程的東西,就該科研院所主導!我看這小顧同志思想已經退化到資本買辦的程度了!這些東西怎麽能不由國家全局掌握呢!”

顧驁的某些老領導也只能局部說和,否定某些對顧驁的激進定義:

“誒,話不能這麽說——我看了小顧同志的說法,也是有外國實踐經驗作為作證的嘛。美國人定《星球大戰》計劃的時候,李根總統不也把這部分排除在外了,就指望英特爾、IBM和德州儀器、通用電氣自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