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你都不知道自己不懂(第2/3頁)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能不能偽裝成其他用途,偽裝後會不會穿幫,應該由各個對口研究所的人參考。

而目前派來的兩個可靠的工程院院士,他們的目的只是提供權威的人士意見,負責告訴顧驁和葉紈,誰在該領域的國內最專業。

相當於是一個人力資源的索引。

沒辦法,國家性的科研追趕計劃,討論起來就是這麽繁復,一層層的科技樹嵌套,導致上層節點的科學家或許都不懂具體問題,只懂遇到哪些問題該找哪些人。

“這樣吧,如果一個研究所涉及到的技術只有3項以下,我們就打電話搞定。如果超過3項的大所,我們分頭坐飛機出差跑吧。”葉紈想了想後,如是細化建議。

顧驁點點頭,不容置疑地分工:“我來寫面向技術負責人的提問話術清單,你寫給校長的匯報。”

“成交。”

兩人又埋頭奮筆疾書,又是三個小時倏忽而過,一直自習到後半夜。

……

“這個建議不錯,非常紮實,也有建設性和可行性,一看就是踏踏實實的。小顧這份咨詢話術總結得也不錯,你們都可以參照執行。”

次日上午,劉校長瀏覽了一番葉紈那篇長長的報告,頻頻點頭。

“給你們兩天時間,找陸院士和唐院士一起,把責任清單和院所具體責任人列出來吧。然後,凡是涉及到的設計院所在的國內城市,你們隨便飛。手續和經費會有有關部門幫你們一站解決的。你們就分頭行動,月底之前我要看到所有的掩護用采購名目。”

“好的,校長。”顧驁一口答應。

他突然覺得這種高屋建瓴的統籌工作,也挺有成就感的,雖然沒有表面的浮華。

然後就是三天的梳理,乃至十天的出訪。

按照跟唐院士、陸院士討論出來的名單,一共整理了4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而且名單並非求全,而是在每個品類裏都只挑一兩家拜訪。

比如航空工業雖然西沈蜀XXX有好多家拳頭單位,但就找了個這衷的西提供咨詢就夠了。這也是兼顧距離和技術血統(不好找只熟悉蘇系技術的沈系)。

海軍,冶金,石化,電子……各個領域都只找熟悉美日德法等西方技術現狀的頭部研究所。

考慮到直轄和省城級別的城市,往往會有多個研究所,因此顧驁好歹統籌了一條還算輕松的路線,在10天裏只飛了10座省城級別以上的城市。

機票摞起來都比課本厚了。

不過成果也是豐厚的。

與各國家級研究所頂級科研人員的交流,讓顧驁的眼界飛速提升起來。

第一天他跟研究所所長們聊天的時候,還經常被人鄙夷。短短第十天,他就能用各種圈內人的習慣和術語,加上偶爾冒出來的點睛之筆,跟那些脾氣不好的科研大佬談笑風生。

甚至讓人覺得這就是一個圈內人。

誰讓顧驁與科研大牛們天天扯淡的機會,比國內任何人都多呢。

隨便換個誰,想讓這些人陪他高密度聊天,推心置腹連聊10天,那都是不可能的機緣。

術業有專攻嘛,顧驁或許做不了一個頂級研發型人才,卻速成了一個“技術吹”。

給他一根稻草,都能將其技術含量吹噓成金條。

忽悠術就是這麽一點一點練出來的。

3月29日,星期六,顧驁搭著深夜時分的航班,從最後一站蜀都飛回京城。整整10天,他連坐飛機的時間都沒空看一眼窗外,都是讓空姐拉起簾子然後一個人悶頭看材料、預習談話內容。

這份辛苦,也化作了一份新的紮實報告。

“啪~啪~”

顧驁和葉紈把各自出訪的結論丟在桌上,然後簡單數數統計一番。

顧驁摸著自己稀疏的短胡渣子,坦言:“374項技術,有311項是可以巧立名目在用途層面偽裝的。就像上次把軍用高精陀螺儀和力回饋用斯坦迪康偽裝一樣。還剩63項,是一看就是軍用,或者單一的高精尖民用用途,比如加工中心這些。看來只能指望第二招了。”

“明天先把階段報告拿去給校長看一下吧?”葉紈雖然也很辛苦,但她看著顧驁滿臉胡渣子的樣子,竟然沒來由有些心酸。

她認識顧驁也三年了,還真沒見過對方有這種參差不齊的胡渣子。

顧驁本人並不在乎外貌形象,他天然就帥。但是在外交學院念書,學校校規卻有很嚴格的儀容指標。

包括男生必須及時刮胡子,要不就索性留整齊的胡子。

也只有這種兩星期空中飛人腳不點地、天上一邊飛還一邊看材料的人,才會活得這麽邋遢吧。

不過顧驁卻是一點旁騖的覺悟都沒有:“別急著給校長看,明天不是周日麽,距離校長定的最後期限還有時間——我把自己新整理的二手準備附上去,再一起給校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