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這個時代的好片標準

滬江電影制片廠,某一間蕭穗托關系借來的小放映室裏。剛剛結束了在咖啡館會談後的一行人,在這兒刷了一部樣片。

顧驁和蕭穗是看門道,其他人就純粹是下午茶後的休息消遣。

“啪~”

“噠呀啦~噠呀啦啦啦*12……”

隨著燈光打開,音響裏也傳出悠揚的片尾曲。

熒幕上放映的,正是八個月前引進國內、如今紅得發紫的日本電影——高倉健的《追捕》。

國內對日本文化產品的開放,始於1978年11月。12月份時,《追捕》有幸成為了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78年引進國內的電影,也算是那個時代最火的引進片。

該片由滬江電影制片廠下屬的譯制片部門翻譯引進,也就是蕭穗母親所在的單位。

這部電影真正大規模公映,已經是79年春節之後了,而二三線城市傳播就更慢了,如今還依然霸榜了“今年最火電影”的位置,絲毫不肯給後面的小弟騰騰位置。

一言以蔽之,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很難想像79年時這部片子在國內有多火。

顧驁在京城的時候,其實已經抽時間陪女同學去看過了,如今算是二刷。

當他數月前知道馬風搞了翻譯社、想做這門生意時,他也扼腕嘆息過:

要是自己立功受賞、建立自己勢力的時間再早上那麽半年,他絕對要把這部片子的譯制工作搶到手。最好在發行過程中再淘一些可能的外包活,如今還不是能在“娛樂圈”立起一些江湖地位?

不過也只能是想想了,那時他連阿爾巴尼亞都還沒去過,也沒寫出《勿謂言之不預也》,更沒有後續一堆外事功勞和資金支持,弄這些完全是妄想。

而蕭穗最近可是刷了這部電影好多遍——自從她結束高考,到了滬江住之後,凡是母親廠子裏有樣片的日本片,她基本上都刷了一遍。

隨著放映結束,蕭穗優雅地起身,轉了半圈斜倚在前面一排的椅背上,看著顧驁。

她手上也抽了一頁文件,擺在顧驁眼前。

上面赫然是《首屆(78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和《第50屆(76年)日本電影旬報大獎評選》的名單和點評經過,從日語翻譯過來的。

“知道我為什麽請你們再來刷一次這個片子麽?”蕭穗知性地問。

顧驁:“因為這部片子好看?你想教我怎麽判斷什麽電影值得引進?”

蕭穗捋了一下長長的秀發:“籠統來說,你這麽概括也沒錯。你既然要做這門生意,就要知道制片廠的‘編輯’們如何鑒定一部外國片的好壞、是否有商業價值。”

說到這兒,蕭穗一扭頭,轉向其他四個同伴,問道:“你們覺得《追捕》算是同期日本最好的電影麽?”

“應該是吧,都這麽好看了。”聞鶯第一個表態。

馬風比她精明些,縝密地說:“我們沒看過其他日本片,只有這個選擇,不好說啊。”

顧敏和楊信也表達了與馬風類似的觀點。

“行,那我給你們看一些剪輯集錦,都是當年的其他日本片。”蕭穗也不廢話,立刻換了帶子——

在滬江電影制片廠,即使是未引進的日本片,也有至少幾百部的拷貝放在那兒。因為這些都是日本同行送來給大家鑒賞的樣品,只要不流傳出去大規模公映或者翻錄盜版,電影廠本身的員工和家屬想怎麽看都沒問題。

真打算買了,才會正式談版權。

半小時後,蕭穗放了將近10部同年日本高口碑影片的片花集錦。

這次幾乎所有人都說,還是《追捕》最好看。

但顧驁手上的那一頁文件,卻顯示《追捕》在兩年前的日本,只被評為最佳電影的前20名而已,國內票房也只是小賺。

即使是細分到“黑榜警匪諜戰片”這個門類下,也才勉強擠進前五提名,但絕對不是當年的最佳黑榜警匪片。

顧驁前世也沒關心過這些歷史問題,如今要臨場分析,自然不可能很專業。

他粗略地判斷:“難道是因為我們剛剛打開國門,所以不管來什麽外國片,大家都覺得好看?或者說,一塊板磚都能飛上天?”

“有這方面的因素,但認識還不夠深。”蕭穗話鋒一轉,啟發性地反問道,“你覺得,《溪山行旅圖》和《清明上河圖》哪個藝術價值高?哪個考古價值高?”

被這麽一問,哪怕顧驁前世是工科生,也瞬間秒懂。

“我懂了!你想說,《追捕》就是日本電影界的《清明上河圖》,雖然藝術價值很低,劇情也不合理。但堆砌的‘炫耀’點足夠多。很適合外國人用最高的表達濃度看清日本的發展。”

而其他幾個同學還沒反應過來——主要也是這個時代缺乏美術教育,他們只知道《清明上河圖》這個名字,卻不知道其藝術地位其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