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南越雙龍(第3/5頁)

西域燈輪千影樹,東華金闕萬重開。”

一曲唱罷,倏暗,緊接著忽然眾女手上變戲法般多出一盞盞彩燈,霞光耀射中百燈齊舞,在大殿的空間變化出千萬種由舞動軌跡所編織出的圖案,人人看得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當殿內重明時,眾舞伎已從來路退出殿外了。

喝采之聲,頓時震殿響起。

在這間隙時分,宮娥適時如流水般將美味佳肴諸般珍味奉上席來,自然又是另一番的熱鬧。

酒過三巡後,有數百名雄糾糾身披甲衣的禁軍衛士,從正殿門進入,他們排成各種陣勢,分持刀搶劍盾,表演一場充力學美感的“兵陣歌舞”。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這一首,是《舞曲歌辭·凱樂歌辭·破陣樂》,也是炎黃著名的古唐詩歌之一,只是在現代炎黃國內都已經很少有人吟唱了,石應虎都沒想到今天能在這裏聽到歌舞版。

不過,以這首唐歌來作為五百載大壽的開篇,鄭念渴望一位“秦王”的心思,還真的是絲毫都不加以掩飾啊。

在石應虎思索的時候,這首並不太長的秦王破陣樂已然到了尾聲處。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兵陣歌舞比對起剛才艷麗的舞伎,又是另一番陽剛味道,但都同樣扣人心弦。

“兵舞”既罷,大皇子趙德言領著趙敬民、趙鉤以及其他王親貴胄共同向老祖鄭念祝酒,這再一次掀起宴會的高潮。

及至氣氛稍稍平復下來時,趙德言長身而起,朗聲言道:

“身處這大爭之事,動亂之時,僅僅只憑歌舞巧技,終究難以立國立威,南越有今日之強盛,首在鄭祖立下的以武立國方針,又能廣攬各方賢材。今晚際此盛會,依我南越之傳統,一場武試當不可缺,本殿下今日就拋磚引玉,派出光武軍大校徐傳雄將軍,接受挑戰,點到即止,不論勝敗方,兩方各有封賞,以為助興。”

因為趙德言的這番話語,殿內立時爆起一陣陣的喝采聲。

內有變異獸文明,外有血月諸神,在如此的大環境之下,就已經注定了朝野風向,武人地位提高,武風鼎盛。

……

一聽到趙德言這句話,本來正準備飲酒的石應虎,直接就把手中的酒杯放在桌上了。

戲肉來了,趙德言與趙敬民壓不住趙鉤在軍事上已然取得的功勞與戰績,那麽就只能在殿前武試上盡可能的找回來,畢竟,他們之前的軍事表現事實上是比趙鉤更強的。

只是因為石應虎斬殺赤澤,讓趙鉤直接翻盤,趙德言與趙敬民沒可能也沒本事也找一頭變異四階的妖神來殺,那麽他們就只能對趙鉤身邊的這些武者下手,借以告訴其它人,我們的力量並不遜色於趙鉤,甚至說明趙鉤在此次西線大捷中的運氣成分。

在派系勢力的角逐中,最重要一環就是爭取敵對或中立的人投向自己的一方,以讓已方力量無限膨脹,而其先決條件就是顯示自己的一方占在上風。

畢竟,趨利避害,攀強壓弱,這是人的本能。

在趙德言開口後,在眾人的注視當中,一名腰配連鞘長劍的青年軍官來到殿前,向鄭念下跪叩首,並道:

“光武軍大校徐傳雄,請戰‘金槍無影’梅洵先生。”

“哼!”惱怒地低哼一聲,梅洵一掌拍開面前的長桌,起身迎戰,不管打不打得過,在這種時候不敢迎戰,梅洵以後也不用混了,更何況這是在鄭祖面前。

“小飛,小心些,大皇子和七皇子聯手,來者不善。”石應虎雙眼微眯,他向一側提點了肖飛一句。

既然已經圖窮匕現,那麽踩人就必然會踩的很徹底。

一旁的趙鉤臉色也哪怕難看,他的情報系統並沒有得到趙德言與趙敬民兩人身邊高手已然回歸的消息,因此趙鉤以為他們並不敢在鄭祖的壽宴上鬧什麽事。

現在看來,卻是他的情報系統應該已經被黑掉了,這段時間傳遞給自己的全部都是假情報,趙德言與趙敬民身邊的高手,已然從南越各地返回了,殺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為防意外,兩位先生還是先檢查一下吧,也好以最完善的狀態上台比試。”趙德言出頭,趙敬民補刀,已然傳喚醫者要在徐傳雄與梅洵動手之前,檢測身體狀態……以避免梅洵戰敗之後,托辭有傷,雖然他未必敢,畢竟這場戰鬥是在鄭祖面前打。

“不必了,武人對於自身的狀態,難道還沒有一個明確的估摸嗎?”梅洵執握金槍,人如大鳥般飛撲到場中,顯露出不俗的輕功修為,引起陣陣喝彩。

“既然梅先生不用,那麽我也不用了。”徐傳雄緩步走入場中,並未施展任何的輕功,然而數步之間,便自然而然有一股如山如嶽般的氣勢凝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