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8章 領軍人物(第2/2頁)

在西奈山醫院擔任志願者的藍禮、在先驅村莊擔任侍應生的藍禮、為海瑟召開“一個人的演唱會”的藍禮、在社交網絡動員“冰桶挑戰”的藍禮、因為抗拒影迷而選擇避開的藍禮、在林肯中心門口痛斥影迷的藍禮、在“炒作門”之中展現出不同氣度的藍禮、熱衷電影節沉迷影迷交流的藍禮、午夜時分探望受傷影迷的藍禮、在燈光之外默默奉獻慈善的藍禮、意外偶遇時分親切友好的藍禮……當然還有聖丹斯之上以直播展現自我的藍禮,還有很多很多……

蓋文筆下的藍禮絕對不是完美的,甚至可以說是殘缺的,他會憤怒、他會痛苦、他會傷心、他會害怕,他也會逃避和恐懼,隱藏在紳士完美外表之下的藍禮始終有著自己無法擺脫的痛苦,喜怒哀樂的糾纏也揮之不去;但這樣的藍禮卻是真實的,更是真誠的,他的熱情與專注、他的堅定與投入,始終都不曾改變過,就如同堂吉訶德一樣。

從堂吉訶德到西西弗斯,藍禮的自稱與自號都可以捕捉到在他內心深處的那股執念,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愚蠢的偏執,悲觀主義的存在若隱若現,隱隱可以讓人看到這位頂級巨星的脆弱,還有光環之外的真實。

這些細節,不為人知的趣聞和姻緣,通過蓋文的視角,徐徐呈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藍禮與堂吉訶德之間的互動,進而道出一個真相:

堂吉訶德對藍禮的信任,乃至於羈絆,這都是純粹而真誠的,甚至是無條件的,卻依舊保持了狂熱粉絲所不具備的理智。

在外人看來,其實就是粉絲濾鏡在說話,沖昏頭腦、盲目發熱,根本無法理解;但所有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信任紐帶也不是一件事兩件事就能夠完成的,這是一個過程——旁人所無法經歷自然也就無法理解的過程。

直到現在。蓋文通過自己的經歷,呈現出了冰山一角。當然,就如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一名堂吉訶德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但他們全部都因為同一個人而團結在一起,結識彼此也支持彼此,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文章的最後,蓋文如此寫到:

“當我正在思考文章的結果時,一個聲音就這樣毫無預警地撞入腦海之中:’你知道嗎?我始終認為飛蛾撲火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又有多少人能夠為自己浪漫而愚蠢的目標而徹底犧牲呢?’我想我知道答案。”

從身為演員的藍禮到“爆裂鼓手”的安德魯,然後再回到身為普通人的藍禮,蓋文用自己的筆杆子呈現出了一個熟悉卻陌生的藍禮,不是老生常談,也談不上突破創新,只是截取了藍禮身上的某個側面,然後,展現出來。

安靜下來之後,再回首“爆裂鼓手”的故事,細細咀嚼藍禮的表演和詮釋,似乎又挖掘出了一些新的東西。

當蓋文·亨特敲打完最後一行字的時候,他靜靜地坐在原地許久許久,而後點開了“堂吉訶德”這張專輯,靜靜地讓音樂流淌著,心中的各種錯雜滋味,就連他自己都無法分辨,似乎在某個角落有些解脫。

“美國周刊”發布這篇專題文章之後,並沒有一飛沖天地引爆話題——畢竟,這與網絡流行的快節奏風格還是相去甚遠,更多需要靜下心來慢慢閱讀;隨著時間推進,關注度逐漸升溫,並且在金球獎結束之後、奧斯卡提名名單即將公布前夕,贏得了二次矚目,在社交網絡之上廣泛傳播開來,引發無數共鳴。

從口碑到票房,從公關到聲勢,“爆裂鼓手”都展現出了難以置信的能量,這使得索尼經典無視先天不足的困境,強力推動這部作品在頒獎季爭取更多可能——去年的“醉鄉民謠”,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打開更多局面,那麽今年的“爆裂鼓手”是否能夠更進一步呢?

至少從現在來看,在諸多競爭者的圍剿之中,藍禮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影帝爭奪戰的絕對領軍人物,強勢領跑諸多候補人選的口碑呼聲,“二封”勢頭正在逐漸升溫加熱,堪稱今年頒獎季當之無愧的最大看點。